實踐精準扶貧思想的路徑選擇
有研究認為,盡管2001年以來中國政府扶貧對象有逐漸細分的趨勢,也提出了整村推進等相關戰(zhàn)略和理念,但貧困村內受益的主要還是富戶,原因就在于精細化機制不到位。因此,對于習近平精準扶貧思想的定位把握,不應只在操作層面上將其解讀為具體的工作方式,還應將精準扶貧思想提升到貧困治理原則性高度,映射到扶貧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中。
第一,科學設計精準扶貧的工作流程。有關中國政府實施的精準扶貧,最早在官方文件上可查詢的是2009年國務院相關部門開展的貧困戶識別與分類工作,旨在促進農村低保制度建立和扶貧政策對接工作。但現(xiàn)實中扶貧瞄準一直精準度不高,一是存在棄真型誤差,即符合條件的目標群體沒有全部受益;二是存在存?zhèn)涡驼`差,即不符合條件的人享受到了社會政策。⑥
進而,現(xiàn)階段精準扶貧的流程設計必須提高有效性。實踐習近平精準扶貧思想的首要路徑是設計精準扶貧工作流程的科學機制,大致包括貧困戶的精準識別、精準幫扶、動態(tài)管理和精準考核四個環(huán)節(jié)。精準識別是精準扶貧的首要流程,要求防止目標偏移,保證瞄準扶貧對象;精準幫扶要求依照貧困戶致貧原因和脫貧條件,以針對性辦法扶持貧困群體;動態(tài)管理要求對扶貧工作進行實時跟蹤和把控,根據扶貧進展及時調整;精準考核是保證“脫貧成效精準”的必要手段,及時對政策實施后的扶貧效果進行評估。最終形成在扶貧工作中的目標識別、貧困治理、動態(tài)管理、成效考核、成功脫貧、后續(xù)跟蹤的一系列反應過程。
第二,形成完整的精準扶貧政策體系。精準扶貧政策涉及到金融支持、社會救助、產業(yè)發(fā)展等多個領域的公共政策過程,落實習近平精準扶貧思想的主要抓手是要形成完整的精準扶貧政策體系。
精準扶貧政策體系應當兼顧統(tǒng)一性和靈活性。一是政策體系必須要在全國范圍內保持同級別的政策強度,保證各個貧困地區(qū)整體向脫貧目標和小康社會指標靠近,在2020年如期脫貧;二是因省、市、縣、鄉(xiāng)、村,直至農戶,每一貧困戶貧困原因、程度、特點,脫貧的稟賦、資源、機遇,以及返貧的可能性等都不盡相同,不能各地都依照完全相同的扶貧辦法,應當允許和鼓勵各級、各地扶貧單位因地制宜、因人定策,靈活開展個性化扶貧工作。
(作者為北京師范大學政府管理學院院長,教授、博導;北京師范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博士生劉立瀟對此文亦有貢獻)
【注釋】
①②④⑤《習近平的“扶貧觀”:因地制宜“真扶貧,扶真貧”》,人民網,2014年10月17日。
③⑥左停、楊雨鑫、鐘玲:《精準扶貧:技術靶向、理論解析和現(xiàn)實挑戰(zhàn)》,《貴州社會科學》,2015年第8期。
責編/劉瑞一 美編/李祥峰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chuàng)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