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黨建研究基地研究員 劉漢峰
民風培育要尊重民間文化傳統(tǒng)
八項規(guī)定的出臺是黨中央全面從嚴治黨的序曲,是卓有成效的黨的建設的重大舉措。規(guī)定的實施對于加強和改善黨的作風,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的作風具有立竿見影的功效,對引領改善民風也起到積極的借鑒作用。但民風與黨風畢竟不同,引領民風改善要注意把握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民風是社會風氣的一部分,引領民風應在尋求黨和群眾的思想共識基礎上,形成價值共同體。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成功,其歷史經驗之一,就是毛澤東等共產黨人用中國的方式方法,解決了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全黨思想的大問題。解決民風引領問題,關鍵也在于要以思想引領實現風氣引領。
其次,群眾的分層決定了群眾利益的多樣化,做群眾工作切忌短期行為,切忌利字當頭,切忌無原則地講實惠,一定要有長遠眼光、長遠辦法,絕不能為謀求短期之利而犧牲黨的長遠發(fā)展大計。對群眾不能只講利,也要講義,群眾正確義利觀的形成需要一個過程,這個過程形成了,好的民風也就形成了。
再次,民風的形成是一種文化,引導民風要尊重民間文化傳統(tǒng)。良好民風形成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人民群眾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在引領過程中,黨的政策要符合民主、法治的要求,要在尊重、激勵、促進上下功夫,不搞“劃線”和“一刀切”,要鼓勵展示不同境界的民風,鼓勵良好民風文化的形成。
最后,黨風建設的經驗不能簡單地直接移植到民風培育中去。群眾不是政黨,不是政治組織,其松散的社會聯系方式決定了其風氣的發(fā)展是漸進、緩慢的過程,培育民風將是密切黨群關系的一個新思路。
中國紀檢監(jiān)察學院原副院長 李永忠
落實八項規(guī)定精神的幾個效應
八項規(guī)定的出臺堪比2300年前的“徙木立信”。三年多過去了,據中央紀委披露的數據顯示,三年多來,共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guī)定精神的問題11.4萬多起、人員15.1萬余人,給予黨紀政紀處分6.5萬余人。三年多來,全國貫徹落實八項規(guī)定精神的效應,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
一是名片效應。八項規(guī)定是新一屆黨中央向全黨、全國、全世界發(fā)出的一張“名片”,現已得到廣泛認同。二是“四風”好轉效應。高價煙酒應聲而降,高級會所門可羅雀,高檔消費不再風光,公款吃喝大大減少。“四風”等不良風氣明顯遏制是最好的證明。 三是不敢腐的收斂效應。打虎拍蠅同時推進,露頭就打,動輒則咎,處理人數不斷上升,黨風、政風、社會風氣有效改善。四是紀律前置,即把紀律挺在前面的效應。在道德高線下拉的情況下,十八大以來所發(fā)起的反攻,從嚴肅紀律開始。通過堅守紀律紅線,減輕了死守法律底線的壓力。新頒發(fā)的《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和《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促使各級領導干部在嚴格的紀律面前,在監(jiān)督執(zhí)紀的“四種形態(tài)”面前,在前所未有的他律面前,開始由不自覺向比較自覺、由強力外部約束向努力自我約束的艱難轉向。五是公信力逐步恢復的效應。八項規(guī)定精神的落實,提振了黨心、軍心、民心,逐漸恢復了黨和政府的公信力。從整體來看,出現了全面發(fā)力、多點突破、壓倒性態(tài)勢開始形成的良好局面。
但是,我們在肯定成績的同時,還必須看到,當前各地貫徹落實八項規(guī)定精神仍處在治標為主的階段,不少官員還處在不敢為的階段,還沒到不能為、不愿為以及貫徹落實八項規(guī)定精神已然變成習慣的階段。為此,必須把八項規(guī)定精神貫穿于實現中國夢的全過程,必須完成由治標向治本的轉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