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政治意識對政治行為和政治制度有著巨大的思想規(guī)范和理性指導作用。政治意識具有形塑政治制度、凝聚政治信念、教化政治人物、引領政治生活等功能。一旦政治意識分裂,一個國家的民族精神解體,政黨政治和國家制度就會瓦解。
【關鍵詞】政治意識 政治人物 政治體系
【中圖分類號】D263 【文獻標識碼】A
政治意識是政治活動主體關于國家政治生活和政治關系的政治觀念、政治思想和政治理論等方面的總和。它包括政治觀念、政治思想和政治理論三個層次。政治意識既涉及一國政治格局的現(xiàn)狀及未來走向,還決定著政治發(fā)展的目標模式和政治價值的判斷標準。它是政治體系的靈魂與核心,對政治行為和政治制度有著巨大的思想規(guī)范和理性指導作用。馬克思主義認為,政治意識具有鮮明的階級性。在一定社會中占主導地位的政治意識,必然是在該社會的經濟領域居于統(tǒng)治地位的階級所具有的政治思想。
政治意識的形塑功能:通過政治意識的引導,塑造以主導政治意識為核心的政治制度
政治意識的形塑功能是指政治意識具有形塑政治制度的功能。執(zhí)政黨和政府能夠通過政治意識的引導,塑造以主導政治意識為核心的政治制度。例如,美國獲取民族獨立,為本國資產階級放手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良好環(huán)境。資產階級聯(lián)邦黨人以英國和原英屬殖民地相關法規(guī)等為藍本,以三權分立為權力制衡原則,以保護私有財產為核心目標,終得以《美國聯(lián)邦憲法》而立國。美國的國家機構依照憲法設置,選舉、行政、司法等一切政治活動在憲法框架內開展。美國資產階級借助民族獨立后的立憲契機,從制度化統(tǒng)攝高度,引導整個社會政治意識向有利于資本主義的方向發(fā)展,成功地形塑了整個國家的政治制度。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在實踐中顯示了強大的活力,這種活力來源于改革開放的創(chuàng)造力、民族精神的凝聚力和中國共產黨強大的治國理政能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為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為人民幸福安康、為社會和諧穩(wěn)定、為國家長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備、更穩(wěn)定、更管用的制度體系,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大歷史任務”。這一歷史任務的實現(xiàn),有賴于主導政治意識的塑造和引導。
當今世界,兩種社會制度的轉換正在悄然卻深度地進行著。盡管從形式上看,資本主義還在發(fā)展,但從實質上看,社會主義正日益強盛。因此,我們既要站得高、看得遠,把握世界大勢,堅定制度自信;又要腳踏實地,主動適應世界潮流,推進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為人類文明進步事業(yè)做出新的貢獻。
政治意識的凝聚功能:使社會成員對政黨具有發(fā)自內心的信任和深厚持久的忠誠
政治意識的凝聚功能是指政治意識具有凝聚政治信念的功能。從階級性考察,任何政治意識都是一定階級或社會集團利益的反映,它通過描繪美好的愿景、提出明確的奮斗目標,形成一種社會價值導向,讓社會成員接受、認同該政治意識所要求的共同信念,達到價值觀念和政治思想上的一致,從而使得統(tǒng)治階級實現(xiàn)社會控制和社會治理的目標。一旦政治意識分裂,一個國家的民族精神解體,政黨政治和國家制度就會瓦解。
馬克斯·韋伯認為,被統(tǒng)治者除了對權力的外在服從外,還應當內在地對權力統(tǒng)治具有發(fā)自內心的不可動搖的信任和深厚持久的忠誠。如果缺失這種忠誠和信仰基礎,那么權力的統(tǒng)治只是一種赤裸裸的暴力,服從也只是一種被動的屈從。暴力雖然能帶來一時的安定,但卻無法獲得社會的長治久安。歷史和現(xiàn)實告訴我們,越是能夠在最大程度上代表全社會各階級、各階層社會成員利益的政治意識,越是能夠獲得廣大人民群眾的認同和支持,也就越能夠維護和鞏固本階級的政治統(tǒng)治。反之,則會遭到反對,甚至釀成政治統(tǒng)治的危機。
政治意識的教化功能:以“教”為依托,以“化”為結果
政治意識教化的功能,指執(zhí)政黨等政治行為主體通過有效的社會教育形式及其成員的高尚道德行為,使得社會成員接受并遵守引導主體在現(xiàn)實社會中的政治體系和道德規(guī)范,成為具有引導主體期望的政治思想和政治道德的政治人。
政治意識的教化功能,以“教”為依托,以“化”為結果。儒學成為國家主流意識形態(tài)之后,更形成了豐富的教化思想。沒有了“化”,“教”僅為生硬的訓誡和灌輸,無法轉化為一種文化軟實力。政治意識教化功能的實現(xiàn),關鍵在“化”。“化”是側重于內心世界的變化、精神領域的開化。一個政黨無論做了多少宣傳工作,但如果不能感化人心,就沒有任何意義。中國古代的先哲們大都極為注重“化”的深遠意蘊。《老子》云:“我無為而民自化。”與老子思想不同的是,儒家以積極入世的情懷,矢志不移地踐行主動化民、化成天下的治世思想。社會主流政治意識之所以可化成天下,即是因為憑借其獨特的滲透力、感染力,能夠觸及人的靈魂深處,從而感化其民心、改變其精神信仰與價值偏好,使其歸化。
政治意識的教化功能,在社會成員政治社會化的過程中得以實現(xiàn),又通過社會成員的政治參與實踐得以強化。人的價值觀念的確立,依靠的是反躬內省的自主抉擇,而非直接的強制灌輸。尤其是先進政治意識作為一種新生力量在社會成員頭腦中扎根和內化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在實踐中經歷錘煉和升華,逐漸為人們所信服、認可和接受,再經過系統(tǒng)的理論總結,方可形成為社會主體的政治意識。
政治意識的引領功能:引導黨員干部政治方向不偏、政治信仰不變、政治立場不移
政治意識的引領功能是指政治意識具有引領政治生活的功能。政治意識引領政治生活,必須遵循政治意識多元化與指導意識一元化的原則。在日益多元化的社會中,政治意識多元化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然而,指導意識一元化也是社會歷史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對主導政治意識的認同,是一個社會共同的思想基礎,是一個政黨、一個國家賴以存在和發(fā)展的根本前提。主導政治意識指導著社會成員的行為趨向,規(guī)范著社會成員的行為方式,成為一定的社會系統(tǒng)得以運轉、一定的社會秩序得以維持的基本精神依托,它決定著社會的整體走向與未來發(fā)展趨勢。
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和社會,統(tǒng)治階級為了鞏固政治統(tǒng)治、完善社會制度,都需要主導政治意識提供理論指導、價值導向和精神支撐。 執(zhí)政黨和政府通過權力與話語的結合,形成主導政治意識,為政治權力合法化提供思想體系,將政治生活社會化,并盡量使得這一過程自然完成、合乎邏輯。社會主義國家的執(zhí)政黨和政府雖然是作為引導主體出現(xiàn)的,但其全部活動最終是為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所以,其能夠順應歷史發(fā)展的內在規(guī)律,引領政治生活的持續(xù)健康發(fā)展。
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講政治是最鮮明的特點和優(yōu)勢。毛澤東同志強調“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鄧小平同志指出“到什么時候都得講政治”,就是這個道理。黨的十八大以來,從提出“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到要求領導干部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從增強政治定力,到強調“心中有黨”;從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到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guī)矩,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從嚴治黨的一系列重要論述中,政治問題始終是根本性的大問題,政治上的要求始終擺在首要位置,講政治、增強政治意識是貫穿始終的思想主線。對于各級領導干部來說,政治意識是必備的品格,是提高駕馭全局能力的前提。增強政治意識,就是要始終做到政治方向不偏、政治信仰不變、政治立場不移,確保對黨和人民的絕對忠誠。
(作者為北京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導)
【參考文獻】
①《習近平關于嚴明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guī)矩的一組論述》,人民網,2016年2月3日。
責編/張寒 美編/李祥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