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糟糕的是,兩伊石油的逆向入市加重了逆向石油危機。隨著戰(zhàn)后伊拉克石油經濟的重建,該國正在收復失去的國際市場份額,并且越是跌價,伊拉克越需要擴大產量。2014年,伊拉克每天出口石油245萬桶。2016年9月,石油日產量達到477.4萬桶,其中巴格達控制的油田日產石油422.8萬桶,庫爾德地區(qū)政府控制的油田日產田油64.6萬桶。?2016年9月28日,歐佩克在阿爾及利亞非正式石油會議上達成了限產協(xié)議,成員國同意將產出目標設定在3250~3300萬桶/日區(qū)間,但伊拉克拒絕參加歐佩克的減產計劃。石油部長盧艾比表示,伊拉克正在與伊斯蘭國恐怖主義分子激戰(zhàn),需要更多的石油出口,理應得到歐佩克限產協(xié)議的豁免。
2015年7月10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了第2231號決議,有條件地取消對伊朗的制裁決議,這意味著已經處于低谷的國際油價將再次受到沖擊。2016年9月,伊朗國家石油公司(NIOC)國際事務主任表示,伊朗要在未來兩三個月內將石油產量恢復到受制裁以前的水平,即日產量400萬桶。在國際原油價格遭遇斷崖式暴跌之際,伊朗石油回歸國際市場使伊朗成為沙特阿拉伯的勁敵,兩國之間的緊張關系已經成為衡量波斯灣石油地緣政治的標桿。
我國能源安全的系統(tǒng)性風險
由于我國化石能源資源貧乏,再加上近30多年來工業(yè)經濟的高速增長,中國已成為世界上能源安全度最低的國家之一,在逆向石油危機發(fā)生后,能源安全面臨著系統(tǒng)性風險的威脅。一方面能源峰值導致的外生性風險繼續(xù)升高,另一方面氣候變化、能源結構調整又增加了新的內生性風險。
對外能源依存度具有不可逆性。中國作為增長最快的新興經濟體和全球能源消費大國,能源安全的首要威脅是能源峰值問題。中國能源過快耗竭,所有一次能源幾乎都已達到或越過峰值。截至2014年底,中國石油探明儲量為18.48億噸,儲采比僅為8.8年,天然氣探明儲量為3.46萬億立方米,儲采比僅為26年,煤炭探明儲量為1145億噸,儲采比為29年。?這些數據遠低于世界平均值。如果對中美進行比較,可以發(fā)現,美國能源安全的資源基礎明顯優(yōu)于中國。根據2016年BP的統(tǒng)計數據匡算,美國常規(guī)石油的探明儲量大約相當于我國的3倍,天然氣探明儲量相當于我國的2.7倍,煤炭探明儲量也是我國的兩倍多。
我國油氣對外依賴度已達到或接近危險的水平。隨著工業(yè)化進程的加快,中國的能源需求以算術級增長,2014年我國石油進口量為3.72億噸,占世界石油進口量的13.37%,原油對外依存度為59.6%,逼近6成,進口天然氣580億立方米,對外依存度達32.2%。?2015年,中國的石油對外依賴度已經達到57.8%。煤炭、天然氣均需要大量進口,其中天然氣對外依存度已經達到31.6%。?2018年,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投產后,中國天然氣對外依賴度可能超過50%。由于非常規(guī)能源蘊藏的匱乏,再加上地質構造的復雜性,中國實際上難以指望發(fā)生美國式的頁巖氣革命。
亞洲再平衡戰(zhàn)略對能源安全的威脅。在對外能源依賴度還將持續(xù)升高的形勢下,確保戰(zhàn)略性能源運輸線的安全至關重要,能源運輸的安全性最終依靠的是保護運輸的能力。一般來說,穿越陸地的油氣管道具有相對較低的運輸風險,而穿越霍爾木茲海峽和馬六甲海峽等能源運輸“咽喉”的遠洋運輸,戰(zhàn)略風險相當高。
目前,我國僅有27.4%的進口石油通過管道運輸,2010年前中國甚至沒有一條國際天然氣運輸管道,2011年中國60%的液化氣進口通過海上液化氣運輸船運輸。反觀美國,管道運輸的進口石油占比高達78.9%,超過一半的石油進口來自加拿大、墨西哥、中美洲和南美洲,而從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進口幾乎全部通過油氣管道。雖然美國有38%的進口石油來源于中東和西非兩個地區(qū),但所有大西洋和太平洋航線均處于美國海軍的嚴密控制之中。因此,基于西半球充足的能源供應,一方面,美國已接近于能源獨立的目標,但“仍然需要運用軍事力量保證美國的能源國際貿易。許多盟友肯定無法實現能源獨立,美國將需要動用其海上力量來確保盟友能源運輸所經海上路線的自由暢通。”?另一方面,對中東石油依賴的降低,使美國在波斯灣獲得了行動的自由。“美國對中東地區(qū)的干預和軍事介入會更為強硬,強化對中東地緣能源政治操縱,借此制衡俄羅斯、伊斯蘭世界和中國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