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銀監(jiān)會等四部委聯合發(fā)布的《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yè)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中規(guī)定,同一P2P平臺個人最多借款20萬元,同一法人或其他組織最多借款100萬元;不同平臺個人最多借款100萬元,同一法人或其他組織最多借款500萬元。上述規(guī)定,進一步體現了P2P借貸定位為小額借貸,有助于普惠金融的推廣和落實。
根據網貸之家“網絡借貸綜合利率走勢圖”的數據,過去一年來,P2P網貸全行業(yè)的綜合利率一直在走低,2016年7月已下降至10.25%,緊逼10%,這一方面說明P2P網貸行業(yè)在逐漸趨于理性,另一方面,對于借款人來說借款成本(即貸款利息)將進一步降低,有助于擴大借款人群體,使更多的中小企業(yè)和弱勢群體敢于向P2P平臺借錢,更好地實現普惠金融。
除第三方支付和P2P可以助推普惠金融外,類似余額寶這樣的互聯網貨幣基金,使得普通民眾可以用小額余錢來理財?;ヂ摼W消費金融和互聯網保險也可以讓所有的民眾受益,限于篇幅,不再一一分析。
互聯網金融的突出特點是便捷和廣覆蓋,具備處理“海量交易筆數,小微單筆金額”的技術優(yōu)勢和金融優(yōu)勢(劉英,2015),可以進一步拓展以往銀行沒有覆蓋的人群和企業(yè)的金融需求,引導民間資金陽光化和規(guī)范化,使民間資本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因而,互聯網金融的發(fā)展趨勢之一就是普惠金融,在讓更多的人群和中小企業(yè)受益的同時也獲得行業(yè)自身的發(fā)展空間。
互聯網金融的方向之二:跨界金融
在互聯網時代,產品和用戶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生相克的關系(如圖2所示)。產品的設計需要用戶卷入(user involvement),用戶使用產品時需要好的用戶體驗(user experience)。用戶與產品之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系有三種層次,分別是界面(interface)、交互(interaction)和內嵌(inside)。以銀行產品為例,早先是一個柜臺上的玻璃隔開了用戶和銀行之間的工作人員,這層玻璃是用戶與銀行產品之間的界面,目前一般來說只有中老年人會愿意排隊接受這樣的服務,這是第一個層次;后來,銀行為了更好的客戶體驗,裝了很多ATM機(Automatic Teller Machine,自動取款機)和其他智能終端,用戶需要和這些機器中的系統進行交互,銀行工作人員起到引導和輔助的作用,中青年人比較喜歡用這個模式,這是第二個層次;第三個層次是內置,銀行產品綁定或內置在用戶的業(yè)務或日常生活中,用戶在發(fā)生交易時都感覺不到銀行的存在。舉例來說,用戶在使用微信支付時,綁定的銀行卡已經在工作,但是用戶直觀上感覺不到銀行的作用。這是產品之于用戶的最高境界,“我”就在其中,但是感覺不到“我”的存在。這是“90后”和“00后”喜歡的方式,也是金融界需要努力的方向。年輕人甚至開卡都不愿意跑銀行了,已經可以在網上開卡、綁定相應業(yè)務,在日常場景(如咖啡店、茶餐廳)完成交易,隨時隨地支付。
圖2中的產品內置,實際上是對金融服務“隨時”和“隨地”這樣兩個最基本的要求的持續(xù)改進。要實現圖2中的產品內置,互聯網金融必須要跨界,要與各種具體業(yè)務領域和生活場景進行連接,如供應鏈金融、房地產金融、旅游金融、養(yǎng)老金融、汽車旅游、消費金融、咖啡銀行等都是具體的應用模式。由于連接到具體的業(yè)務或場景,跨界可以增強互聯網金融產品的用戶黏性,還可以創(chuàng)新相應領域的消費理念和作業(yè)模式。隨著生態(tài)系統理念和共享經濟理念的成熟和落地運用,獨立于生產和生活場景之外的金融已越來越不符合當下的潮流,跨界已是互聯網金融企業(yè)的必然選擇和發(fā)展方向。
跨界孕育的是“互聯網金融+”,互聯網金融+房地產、+旅游、+汽車、+文化、+制造、+醫(yī)療、+教育、+養(yǎng)老、+餐飲、+影視、+服裝、+農業(yè)、+服務業(yè),等等。“互聯網金融+產業(yè)”也是“互聯網+”國家戰(zhàn)略的實踐與推進。“互聯網金融+”融合各行各業(yè),促進傳統產業(yè)轉型升級,創(chuàng)造出新模式、新產品,也為互聯網金融開辟了新的領域,增強了用戶的粘性。如P2P網貸為農民的小額貸款提供了新途徑;眾籌出版、眾籌電影給我們帶來了以前可能從未有過的創(chuàng)造體驗;如有保險公司推出的“乘坐無憂險”使拼車出行在互聯網保險中得到保障……“互聯網金融+”將是未來的生產和生活方式,跨界也成為互聯網金融的重要發(fā)展方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