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余耀飛:“柑橘老兵”的轉型經
這兩年,在主產柑橘的浙江省衢州市,產業(yè)轉型升級看似轟轟烈烈,境況卻是“冰火兩重天”:有的橘農固守舊土,認為紅旗不能倒,轉型舉步維艱;有的依舊深陷“早年更換品種,最終一敗涂地”的恐慌之中,一蹶不振,心灰意冷;思維活絡的,則在政府的鼓勵之下,蓋起了設施大棚,改種新品種,銷售暢通,令人刮目相看。
衢江區(qū)余氏家庭農場老板余耀飛,是有著40多年種植史的老兵,作為“新派主義者”,他始終沖在轉型第一線,前后試種過幾十個新品種,投入數百萬元之多,盡管大多以失敗而告終,然而正因為敢闖敢拼,所以也嘗到了幾次甜頭。一句“人無我有,人有我優(yōu),你得跟著市場走”,常掛嘴邊。
衢州種植柑橘歷史悠久,早在以糧為綱的計劃經濟時代,當地農民就“偷偷”棄糧種橘。那時,物質緊缺,加之上市正逢春節(jié),椪柑屬于稀罕物,從不愁銷。農民種橘收入,是種糧的二三十倍。土生土長的余耀飛,對柑橘有著真摯的感情,一家人當寶貝似得守著橘園。
改革開放后,衢州椪柑經歷了輝煌十年,不少村莊,漫山遍野都種上了橘樹。然而,由于分散經營,產業(yè)發(fā)展遇到了技術制約。1987年,時任鄉(xiāng)鎮(zhèn)團委書記的余耀飛臨危受命,創(chuàng)建衢縣園藝場,專門搞試驗示范和技術推廣,從此踏上了種橘道路。
2001年,園藝場改制,余耀飛跟柑橘打了一輩子交道,忽然又回到政府機關,卻開始“躁動不安”,他想創(chuàng)業(yè)種橘子,重振衢州柑橘雄風。
彼時,周邊的黃巖蜜橘、臨海蜜橘,鄰省的贛南臍橙、江西蘆柑,甚至千里之外的廣西、湖北、貴州等地的柑橘,紛紛開始崛起,論品質、口感都相當出眾,原本依靠打時間差的衢州柑橘,沒了優(yōu)勢,開始江河日下,價格低賤不說,還常出現(xiàn)難賣。
半百年紀,丟掉鐵飯碗,去接這么個“夕陽產業(yè)”,當余耀飛吐露想法后,一家人極力反對,妻子甚至拿離婚作威脅。在兩年徘徊后,余耀飛終于如愿走出體制,接下了地處龍游縣石佛鄉(xiāng)的石佛農場。
石佛農場面積不大,200多畝,過去種植中晚熟的溫州蜜橘,由于年久失管,雜草叢生,幾無效益。余耀飛接管后,決定馬上更換新品種,改種前些年就一直強烈關注的“天草”。
樹是活了,可畢竟是首次栽培,第一年結出的柑橘果型偏小,賣不起價格。余耀飛馬上鉆研技術,提高肥力,到了第三年,在掌握了其生長習性后,所產果子外形和口感都有極大提升,卻依然不被當地市場所認可。
情急之下,余耀飛只身前往上海,聯(lián)系老鄉(xiāng),準備從終端零售市場入手,賣多少、算多少,從認知度和好感度做起。由于品質優(yōu)、風味好,當年就賣出30多萬元的柑橘。嘗到甜頭兒后的余耀飛,接著又承包了兩片橘園。2007年浙江農博會上,他憑借1200畝柑橘園摘得了全省個人柑橘栽培面積最大的浙江農業(yè)“吉尼斯紀錄”。
不過,種橘路上并非一帆風順。2008年,全國柑橘大豐收,衢州的產量也達到頂峰,再加上四川橘子鬧蟲害,春節(jié)后,收購價一路跳水。光“南香”品種,就讓余耀飛損失了50多萬元。
“我總結出幾條教訓:一是面積不必過大,關鍵要精細化;二是得常關注新品種,做到差異化競爭;第三要有工匠精神,掌握好每個品種的生長習性,品質是王道;最后,品牌化是核心,有了品牌,市場再怎么波動,你都能站穩(wěn)腳跟。”余耀飛說。
現(xiàn)在,余耀飛全身心辦好家庭農場,規(guī)模縮小一半多,但400多畝的實種面積中,依舊專門開辟出一塊區(qū)域用于新品種試驗,還投資600多萬元建了15個連棟大棚,種植紅美人、春香和甜橘柚等。對于什么品種目前市場最暢銷,什么品種最適應本地市場,具體咋栽培,都有啥生長習性,什么樣的價格才不會虧……余耀飛門兒清,心里始終有本賬。
余耀飛告訴《農民日報》記者,2018年銷售挺不錯,50多畝的“紅美人”還未及完全投產,收入大概就有130多萬元?,F(xiàn)在,8萬多斤“天草”貯藏在冷庫中,準備4月份上市,估計也能賣個好價錢。經過計算,余耀飛準備減少大棚內的椪柑面積,轉為“紅美人”,以追求利益最大化。
如今,前來向余耀飛取經的橘農絡繹不絕,大家都將視角移至市場暢銷、品質上乘的新品種。從全市柑橘面積來看,新品種雖僅占5%,但一個個“致富新星”開始涌現(xiàn),已有越來越多的“橘二代”開始返鄉(xiāng),投入到改造傳統(tǒng)產業(yè)的隊伍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