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我國連年升高的離婚率是過去幾十年來巨大而深刻的社會經(jīng)濟變革和轉型的歷史產(chǎn)物。成功的社會轉型應該促進對婚姻家庭的持續(xù)保護。國家和政府要注意保護性力量的成長,引導并促進新生代中國人“愛人”之能力的提高,同時抑制破壞性力量的蔓延,維護社會和婚姻家庭的和諧穩(wěn)定。
【關鍵詞】離婚率 獨生子女 社會轉型
【中圖分類號】C31 【文獻標識碼】A
近年來,離婚率上升成為一種引人矚目、令人不安的社會現(xiàn)象。統(tǒng)計顯示,2018年全國結婚登記人數(shù)為1010.8萬對,離婚登記人數(shù)為380.1萬對,離婚結婚比為38%;2013年,全國依法辦理結婚登記1346.9萬對,依法離婚350萬對,離結比是26%。根據(jù)近年來的統(tǒng)計,我國離婚登記數(shù)量呈逐年增長的態(tài)勢,其中北京離婚登記率在全國各大城市中居于前列??梢哉f,中國的高離婚率是過去幾十年來巨大而深刻的社會經(jīng)濟變革和轉型的歷史產(chǎn)物。
獨生子女“以自我為中心”的心態(tài)增加了新生代婚姻的不穩(wěn)定性
首先應該追問的是,現(xiàn)在的婚姻主角是誰?在婚姻破裂的年輕人群體中,人們總能或明或暗、或多或少地看到“獨生子女”的身影,要么雙方都是獨生子女的“獨獨婚姻”,要么單方是獨生子女的“單獨婚姻”,而雙方都是非獨生子女的“非獨婚姻”在“80后”“90后” 群體中就比較罕見。這是1980年以后“一孩化”為主導的迅疾的人口轉變的人口社會學后果之一。要知道早在1979年,我國的獨生子女人口就已經(jīng)超過5000萬。
毋庸置疑,獨生子女婚后包容度低、離婚率高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獨生子女新生代的婚姻穩(wěn)定性要明顯低于他們的“50后”“60后”的父輩,“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成為越來越多年輕人難以企及的婚姻之夢。
從婚姻心理學角度看,以自我為中心的心態(tài)是婚內(nèi)沖突的根本。不爭的事實是,新生代婚姻的主體人口是獨生子女,獨生子女的成長生態(tài)使其多少具有“唯我獨尊”的特質,這似乎注定了獨生子女的婚姻(無論是“獨獨婚姻”還是“單獨婚姻”)內(nèi)在的脆弱性風險。很多新生代婚前并沒有做好心理上的“角色準備”,不知如何為人夫為人婿為人父、為人妻為人媳為人母,不太明白婚姻家庭經(jīng)營之道,婚后還停留在未婚的心態(tài)甚至個性化的生活方式,生活在激情過后往往歸于平淡瑣碎,沖突頻仍,婚姻失語,最終成為兩個熟悉的陌生人,不再浪漫甚至不再相愛。
獨生子女化的婚姻形態(tài)似乎天然具有某種脆弱性和不穩(wěn)定性。我們知道,中國傳統(tǒng)文化以親子關系為軸心,家庭都非常重視孩子,獨生子女一般是備受寵愛和關注的。毋庸諱言,俗稱“小皇帝”“小公主”的一批又一批的獨生子女不少是在寵溺的環(huán)境中長大的,成為一個個心理上沒有斷乳的“媽寶孩”。有些獨生子女成人后缺乏獨立的責任意識卻有較強的自我個性,非常不利于婚姻家庭的融洽幸福。獨生子女的婚姻之所以相對脆弱,是因為他們的個性和習慣或許適合談談風花雪月的戀愛卻不一定適合走進需要責任和奉獻的婚姻。害怕婚姻、放飛單身,這大概也是城市大齡“剩女”產(chǎn)生的原因之一吧。
而且,獨生子女特有的培養(yǎng)和成長模式也使得他們?nèi)菀壮蔀樯钪械?ldquo;低能兒”——“四體不勤、五谷不分”,不會也懶得做飯做菜做家務帶孩子,習慣于啃老,生活上過分依賴父母長輩。獨生女可能因為“作”“公主病”和“女王病”而不自知,獨生男則可能是“媽寶男”,懶惰不懂生活,不負責任而不自省。“婚姻脆弱風險”當在必然,高離婚率可以說是獨生子女人口占新生代主體的中國潛在的風險代價,現(xiàn)在到了大面積爆發(fā)的歷史節(jié)點而已。
可婚年齡段男多女少的人口生態(tài)失衡產(chǎn)生了婚配的“女方市場”,社會價值的多元化也使得婚姻缺乏內(nèi)在聚合力
高離婚率的背后可能還有“看不見的推手”,自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發(fā)現(xiàn)我國出生人口性別比明顯偏高以來,性別失衡風險不斷累積,近年開始顯化,一定程度上沖擊了婚姻市場的供需均衡性??苫槟挲g段男多女少的人口生態(tài)失衡產(chǎn)生了婚配的“女方市場”,女性在婚配中擁有更大的優(yōu)勢和話語權。這一方面導致女權的崛起,主要表現(xiàn)在,現(xiàn)代女性普遍有一份職業(yè)甚至屬于自己的事業(yè),經(jīng)濟獨立、人格獨立,不再像傳統(tǒng)家庭婦女那樣依附于丈夫。另一方面,部分未婚女性容易被物質所誘惑,過度追求物質化、高彩禮、高成本婚姻,也給男方家庭造成很多壓力,由此導致感情基礎不牢,給婚后沖突留下禍根,這一點在我國農(nóng)村表現(xiàn)得尤為突出。還有就是現(xiàn)實生活壓力增大(如理財觀念不同甚至投資失敗都是誘因)可能導致婚后爭吵不斷甚至發(fā)生家庭暴力。每一次爭吵都是對感情和婚姻的一次傷害。
再者,現(xiàn)在的婚姻模式不少是“外表光鮮型”,講顏值講物質講排場,缺乏內(nèi)在的定力和聚合力?;橐隼慰糠€(wěn)定與否不在于對方是“白富美”抑或“高富帥”,而在于彼此對婚姻家庭是否有責任擔當、互信互愛和理解包容。隨著欲望爆炸時代的來臨,個性主義、享樂主義和物質主義甚囂塵上,金錢拜物教不幸成為“社會流行病”,婚姻成為個人謀取幸福的工具,而不再具備傳統(tǒng)的神圣信仰——生兒育女、光耀門楣?;橐霭荻认陆?,現(xiàn)實中的沖突和矛盾往往不期而至,婚姻有時甚至變得不堪一擊,一點小事就可能釀成沖突。“紙婚姻”增多,推高了離婚率。只重顏值、了解不夠、性格不合、三觀不一致這種草率任性看走眼的“夾生飯式”婚配模式也是高離婚的原因之一。在近幾年的離婚人群中,年輕人“閃婚”“閃離”呈逐漸增多態(tài)勢,結婚不到三年就離婚的人群中,“80后”“90后”占絕大多數(shù)。
此外,急劇的社會變遷導致了文化和價值多元化。“離婚”變得非常容易和常態(tài)化,人們習以為常、不以為恥,這已成為當今中國社會的“流行病”。愛情杯水主義成為“時尚”,說起“前任”泰然自若不臉紅,仿佛是在說別人的故事,愛情的純潔度和專一性大打折扣。性的解放使婚外情、婚外性增多,加速了婚姻“圍城”的瓦解風險。事實是年輕一代的婚姻不再像父輩那樣牢不可破、堅如磐石,小眾人口為購房假離婚則另當別論。
婚姻的破裂不僅僅是感情的失敗,而且是對家庭和社會的打擊,對自身、孩子和雙方父母都會產(chǎn)生不良影響
社會的急劇轉型伴隨著離婚率的上升和家庭關系的震蕩。不平衡的社會轉型會導致各種對抗性力量的產(chǎn)生,進而產(chǎn)生社會的裂變。我國目前真實不虛的高離婚率一定會導致其他社會問題的發(fā)生,產(chǎn)生連鎖效應,須提出預警。
離婚率的上升和家庭關系的震蕩會殃及孩子,這是最大的負面影響。很多調查發(fā)現(xiàn),不良的婚姻關系和家庭環(huán)境是青少年自私叛逆、甚至違法犯罪的重要誘因?;橐龅氖?、家庭的破碎極可能使孩子失去父母的正常關愛和家庭的親情溫暖,缺乏管教不能正常成長,留下看不見的心靈傷害,形成錯誤扭曲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不能順利度過叛逆的青春期。殘缺的原生家庭會給孩子的一輩子留下不可磨滅的影響。當然,我們也會注意到相反的一些案例,父母離異之后孩子在挫折中自強不息、超拔有為。顯然,問題的關鍵在于,無論夫妻的沖突到何種程度、以何種方式收場,父母對孩子的愛不能缺失,要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和溫暖的關懷,將離婚事件對孩子的心靈創(chuàng)傷和不良影響減少到最低程度。
婚姻的沖突源自夫妻雙方個性、價值觀和生活習慣的矛盾。在一般意義上,婚姻的破裂不僅僅是感情的失敗,而且是對家庭和社會的打擊,對自身、孩子和雙方父母都會產(chǎn)生或多或少的不良影響。沒有孩子的家庭,婚姻是兩個人的事。有了孩子的家庭,婚姻就不僅僅是兩個人的事了。為了孩子,為人父母者要自省、深思、慎行。因為對孩子來說,父母就是遮風擋雨的傘、就是指引方向的燈塔。
愛情簡單,婚姻復雜,很多人在婚姻中缺少愛人的能力?;橐雒鎸Φ牟粌H僅是夫妻關系,而且是家庭關系和社會關系,夫妻關系也不同于戀愛時的情侶關系,所以最重要的品德是包容、負責和信任。愛情并不一定需要婚姻,但成功的婚姻一定要有愛情來保鮮。愛情需要在同舟共濟、相濡以沫中升華和鞏固。愛人心就是擁有一顆“同理心”。愛護好婚姻的軸心關系,就是在締造家庭的幸福。提高愛心愛能,才能共同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包容性的大愛突破了“我”和“你”的對峙和分別,創(chuàng)造了屬于“我們”的求大同、存小異的世界。用愛去迎接和化解挑戰(zhàn),才能在包容中成長,在和諧中幸福。
家庭是一個親人生活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是一個血濃于水、互信互助、同舟共濟和相濡以沫的社會基本組織。“家庭之愛”有兩類:一類是分別之愛,小我之愛;一類是共同之愛,大我之愛。“我”可以理解為我自己、我家屬、我家庭、我長輩等等。一般來說,在和諧中收獲幸福的家庭是因為彼此對愛的維護、堅持和升華——從對自己的愛擴展到對家人的愛以及愛屋及烏;家庭里面有很多的社會關系,都要細心處理好。只有用大愛、仁愛、同愛來維系和促進家庭關系的夫妻才可能享受到愛的甜蜜,“共同之愛”促成愛的成長和升華。
只有準確理解愛、實踐愛,家庭的和諧和睦和美才可能達成。你之所愛也是我之所愛,我之所愛也是你之所愛,這就是志同道合,這就是“愛同和合”。同愛可以通過順從和理解來實現(xiàn),就是將我的愛放進你的愛當中,就是雖然我有不同看法但能理解你的做法。不計較,不比較,將小愛放進大愛中。培育共同之愛,是維護家庭幸福的可靠法門。
提高新生代中國人“愛人”之能力對于婚姻穩(wěn)定至關重要,成功的社會轉型應該促進對婚姻家庭的持續(xù)保護
經(jīng)營好婚姻需要處理好夫妻關系、家庭關系和社會關系這三重關系。夫妻關系突出一個“情”字(愛情要真摯),家庭關系突出一個“和”字(親情要包容),社會關系突出一個“度”字(友情要適度,特別是與異性交往要有度)??傊?,要提高新生代中國人“愛人”之能力。
任何維系“死亡婚姻”的做法都是有悖人性的不道德行為。隨著社會的進步、開放、價值觀的多元化和對個體生命尊嚴的肯定,對于離婚的包容就越多,離婚率也就越高。離婚率升高是社會轉型與變革的產(chǎn)物,老一輩的婚姻之所以牢靠,部分是因為婚姻“死亡”了但家庭還“存活”著,愛情沒有了但親情和責任尚在,所以有些人維系的是“形式婚姻”,實際上夫妻已經(jīng)感情破裂、形同陌路,婚姻質量可想而知。然而,離婚畢竟是感情破裂的結果,會帶來親情撕裂、家庭破碎和人際沖突等社會問題。成功的社會轉型應該促進對婚姻家庭的持續(xù)保護。國家和政府要注意保護性力量的成長,同時抑制破壞性力量的蔓延,應該有所作為:
第一,離婚前冷靜一段時間和勸和是必要的。有些離婚屬于沖動式、情緒性離婚。有些非原則的婚姻小矛盾是可以化解的。政府和社會對婚姻維穩(wěn)負有重要責任。如果雙方?jīng)Q意分開,也可法律規(guī)定必需冷靜一段時間再做決定;相關部門需要組織愛心人勸解勸和、重歸于好甚或化干戈為玉帛,就像浙江寧波的“老娘舅”電視節(jié)目。當然,不排除有些根本不合適的“痛苦婚姻”“無情婚姻”“死亡婚姻”和“婚內(nèi)離婚”名存實亡,解體比苦熬對雙方都好。
第二,構建學習型婚姻文化。年輕一代缺乏風雨苦難的磨練,他們的婚姻缺乏應對挑戰(zhàn)和危機的能力,缺乏同甘苦共患難的心理準備?;橐鍪且凰鶎W校,需要在學習中成長?;橐鲂腋HQ于 “婚前戀情”能否疊加“婚后愛情”。婚姻經(jīng)營又是一門藝術;俗話說,婚前要睜大雙眼,婚后則要睜只眼閉只眼。婚后要多換位思考、多關心對方,平時多溝通,遇事多商量。多點包容,少點計較;珍惜緣份,難得糊涂;和為上,愛為貴;少抱怨、多自省。現(xiàn)代婚姻要向傳統(tǒng)文化汲取營養(yǎng),重視婚姻的內(nèi)涵建設和兩性合作。
第三,可成立婚姻家庭指導師志愿者小組。 化解婚姻風險與家庭危機,弘揚“婚姻道德”和“婚姻責任”,促進婚姻和諧與家庭幸福。幫助提升“青春期婚姻”和“年輕型家庭”的包容度和凝聚力,有關部門可考慮開設有公信力的婚姻家庭課堂和道德法庭,邀請一些專家、有威望的社會人士和婚姻經(jīng)營成功者來組成一個個志愿小組,成為婚姻沖突的滅火器和家庭幸福的安全閥。
第四,開展創(chuàng)建中國幸福家庭評比活動。幸福家庭一定是學習型家庭、團結型家庭、互助型家庭,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涵養(yǎng)心性,交流提高愛心愛能,共同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遇到不同意見,要冷靜溫和,要以對方能夠接受的方式表達觀點。語言和行為的粗暴有很大的殺傷力,要避免和克制。愛護好婚姻的軸心關系,就是在締造家庭的幸福。
(作者為北京大學人口研究所教授、博導)
責編/谷漩 美編/楊玲玲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chuàng)內(nèi)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