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中國青年報》報道,在??谑校?5歲的小劉(化名)沒有想到的是,剛剛走進高中生活的他竟遭遇噩夢,被同宿舍同學拿刀捅傷。入院已經(jīng)兩個月的他至今還躺在醫(yī)院的病床上。而這場校園傷害事件的發(fā)生,也同時沖擊著兩個家庭以及原本平靜的校園。從現(xiàn)實來看,類似事件,并非孤例。
媒體不時爆出的校園傷害事件,的確讓人心痛,由此也引出一個青少年到底該如何和平相處的課題。處于社會快速發(fā)展、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發(fā)達、社交媒體活躍的現(xiàn)實之下,青少年的成長環(huán)境與70后、80后有著極大的不同。對此,家庭、學校和社會都要認真應對,幫助站在人生重要成長節(jié)點的青少年順利“轉(zhuǎn)彎”。
不得不承認,青春期是一個特殊的成長節(jié)點。實際上,校園傷害或校園欺凌行為之所以常見于中學,很大程度上與此階段孩子的身心特點有關:他們在身體上快速發(fā)育,逐漸顯露成熟的樣貌,心理上卻沒有做好充分準備;他們渴望獨立,渴望得到他人尊重與認可,但自身能力卻顯不足;他們希望融入同伴,又一時找不到正確的方式方法;他們比較自我且內(nèi)心敏感,看似堅強實則脆弱;他們愿意真心付出,去收獲一段真正的友誼,卻總因為無心之言使得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
正值青春期的中學生可能因為別人的一句嘲笑而做出極端之舉,也可能因為一句表揚而在行為上發(fā)生根本轉(zhuǎn)變。說到底,青少年處于身體、心理與價值觀的激蕩期,極其容易受同齡人影響。教育者要清楚地看到青少年這一心理特點,尤其需要看到蘊藏在他們內(nèi)心深處的巨大能量,力求智慧、巧妙地將其轉(zhuǎn)變?yōu)槌砷L動力。
對于學校和教師而言,不能眼里只有分數(shù),要把幫助學生健全人格、完善認知、全面成長作為重要的教育課題。在給予學生充分尊重的前提下,主動了解他們的心事,以值得信任的朋友的姿態(tài)與他們相處,鼓勵同學之間相互取長補短。有研究指出,10歲到25歲之前的初顯成人期,同學逐漸成為孩子成長的最大影響源,當內(nèi)心產(chǎn)生困惑或遇到困難,他們首先愿意求助的不是父母和老師,而是同齡人。通過樹立同學或同齡榜樣,從現(xiàn)實來看能有效引導青少年更好地求真向善。如報道中所說,校方固然要“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學生恰當?shù)剡M行情緒宣泄”,同時也要充分發(fā)揮教育場的作用,通過環(huán)境營造、課程文化等軟性力量來幫助學生找到自我。
父母也要意識到,當孩子進入中學,教育理念、教育重心和教育方式都與小學階段有著巨大變化。此時是考驗父母教育能力的關鍵期,是父母與孩子關系迭變的關鍵期,是變得深度接納、彼此理解,還是相看兩厭、形同陌路,乃至彼此仇恨,與父母的教育觀能否迭代密切相關。有人曾給廣大中學生父母“少說話,多做飯”的六字真言,內(nèi)有深意,頗有實效,背后是換一種方式與此階段孩子交流的轉(zhuǎn)化,是讓孩子在家庭里得到尊重和接納,并感受到父母無聲的飽滿的愛。有了緊密的親子關系,孩子在學校自然積極向上,更好與同學相處,而不至于遭遇校園傷害。
青少年如何與同學和平相處,不只是同學之間的問題,而是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孩子自我教育相互合力的一種投射。三方面主體都認識到青少年的心理特點,做好本職工作,更有助于促成和諧融洽的同學關系、積極向上的學習風氣,幫助孩子結(jié)成學習共同體,最終使他們珍視生命的意義,找到人生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