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探索通過健全容錯糾錯機制破解“不敢為”的意志障礙,健全激勵問責機制破解“不愿為”的態(tài)度定勢,健全學習提升機制破解“不能為”的能力恐慌,推動“三不為”干部向“敢作敢為”“想為愿為”“能為善為”轉變,形成敢想敢干,積極有為的健康氛圍,推動黨和國家各項事業(yè)向前發(fā)展。
【關鍵詞】為官不為 容錯糾錯 激勵問責 【中圖分類號】D602 【文獻標識碼】A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為官不為”主要有3種情況:一是能力不足而“不能為”,二是動力不足而“不愿為”,三是擔當不足而“不敢為”。如何健全各項機制,從意志、態(tài)度、能力三個層面破解不敢為、不愿為、不能為的“為官不為”難題,形成奮發(fā)有為,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健康環(huán)境,是干部隊伍建設的重要內容。
健全容錯糾錯機制,變干部“不敢為”為“敢作為”
“不敢為”是干部“為官不為”的“意志因素”。部分干部存在怕出錯怕?lián)煹乃枷腩檻],甚至出現(xiàn)了“多干多錯,少干少錯”的錯誤認識,嚴重壓抑了干部謀事創(chuàng)業(yè)的積極性。要破解干部“不敢為”難題就要健全容錯糾錯機制,形成鼓勵探索,寬容失敗的健康環(huán)境。
要科學把握“容”與“不容”的界限。精準把握習近平總書記的“三個區(qū)分開來”的科學內涵,就要做好三個方面的厘清。首先,要在動機層面厘清“為公”與“為私”。為人民謀福祉,為社會謀發(fā)展,為國家謀復興所產生的失誤可容;因謀私利使工作失誤不容。第二,要在過程層面厘清“無意過失”與“我行我素”。因為勇于嘗試、敢于探索而對客觀條件估計不足引起的失誤可容;明知會產生嚴重后果,對勸告置若罔聞,獨斷專行,我行我素所產生的失誤不容。第三,要在手段層面厘清“遵規(guī)守紀”與“違法亂紀”。在遵守黨紀國法條件下因經(jīng)驗不足導致的失誤可容;以改革名義,踐踏法律法規(guī),肆意妄為所引起的失誤不容。
要科學處理“容”與“糾”的關系。糾錯糾偏是容錯糾錯機制的核心。有錯不糾,只容不糾,等于縱錯、鑄錯。只有敢于容錯又積極糾錯,才能充分發(fā)揮容錯糾錯機制的作用,既引導干部放下包袱,輕裝上陣,敢闖敢試,又能幫助干部改正錯誤,總結提高,少走彎路。一方面,要加強日常過程監(jiān)督管理,防患于未然;另一方面,當失誤出現(xiàn),錯誤發(fā)生時,要幫助干部及時糾正并采取補救措施,將損害和影響降到最低。
要做好容錯糾錯的制度安排。要充分發(fā)揮容錯糾錯機制的功能,就要科學制定容錯糾錯的制度安排和運行機制。一是要明確界定容錯糾錯的指標體系和評判標準。一般應從客觀條件、主觀動機、行為過程、行為結果、因果關系、信息真實程度等方面予以確認和評判。二是要明確容錯糾錯程序。一般應經(jīng)過申請、受理、核實、認定、反饋等程序。三是要做好結果運用。對符合容錯條件的干部要保護澄清,助其成長;對不符合條件的干部要嚴肅問責。四是要加強過程監(jiān)督。既要注意保護擔當作為干部,嚴肅查處誣告陷害行為;又要注意不能讓容錯機制成為胡作非為,違法亂紀干部的“開罪符”。
健全激勵問責機制,變干部“不愿為”為“愿作為”
“不愿為”是干部“為官不為”的“態(tài)度因素”。部分干部責任意識淡薄,擔當精神不足,把“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平安落地”當作人生信條,嚴重影響了干部隊伍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要治理干部“不愿為”就要健全激勵問責機制,讓“多勞多得”“無功即有過”成為常態(tài)和共識。
用正向激勵機制構筑干部成長空間。好的激勵機制能夠推動干部擔當作為,勤勉干事,建立一套完整的激勵機制是轉變干部作為意愿的重要措施。首先要提高激勵的科學性和精準性。每個干部都有自己獨特的利益訴求和心理期望,要根據(jù)干部的年齡、性別、崗位、職級等特點,科學設計激勵機制和成長通道,綜合運用精神激勵、物質激勵、晉升激勵等手段,提升激勵效能。其次要提高激勵的公正性和公平性。激勵機制一定要建立在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機制之上。要科學設計考核評價指標體系,適當引入第三方評價,突出實績導向,“亮美”“曬丑”相結合,真正實現(xiàn)“讓有為者有位,讓實干者實惠,讓吃苦者吃香”的正向激勵目標。
用反向問責機制托起干部作為底線。沒有問責的激勵必然基礎不牢。問責機制的關鍵是考查“達成度”,核心是標準。首先要建立干部權力、責任清單,完善崗位目標責任制,解決干部“該干什么”“應該怎么干”和“干不好怎么辦”的問題,以確保干部做到“法無授權不可為,法定職責必須為”。要遵循科學設置、適當加壓的原則確保清單的有效性和挑戰(zhàn)性。其次,要加強過程監(jiān)督。權利責任清單的生命力在于施行,要通過施行維護清單的權威性、嚴肅性和規(guī)范性。要在日常加強監(jiān)督,嚴肅執(zhí)紀,及時發(fā)現(xiàn)糾正“庸懶散慢拖浮”的不作為干部,給“慢牛”以鞭策,防止“劣幣”驅逐“良幣”現(xiàn)象發(fā)生,確保所有干部規(guī)范行權,規(guī)范履責。
要建好用好干部“蓄水池”制度。干部管理問題不能簡單的用“激勵”“問責”二元法處理,尤其對后進干部更不能以“問責”了之。這就需要建立一個中間態(tài)的干部“蓄水池”制度。所謂干部“蓄水池”制度就是把不愿為、不會為、亂作為等不適合在原崗位繼續(xù)工作的干部納入進來,分情形進行思想教育、作風教育、道德教育等,綜合運用談心談話、榜樣示范、警示提醒等手段進行教育轉化,根據(jù)考核考察結果做出返回原崗、轉崗調崗、降職降級、免職待崗、辭退解聘等處理意見。用好干部“蓄水池”制度需要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要采用負面清單確定問題干部標準;二是要突出教育轉化和指導幫扶;三是要做好跟蹤考察和結果運用。
健全學習提升機制,變干部“不能為”為“能作為”
“不能為”是干部“為官不為”的“能力因素”。個別干部不能與時俱進提升自己,因循守舊,“新辦法不會用,老辦法不管用”的情況時有發(fā)生,使政府治理效能大打折扣。要解決干部“不能為”的問題就需要建立健全學習提升機制,克服本領恐慌。
要科學把握“學什么”的內容問題。軟肩膀挑不起硬擔子。干事創(chuàng)業(yè)不僅需要寬肩膀,也需要鐵肩膀;不僅需要政治過硬,也需要本領高強。一是要抓好政治學習,要加強黨史、黨章、黨規(guī)的學習,保持干部純潔性,把準政治方向。二是要抓好理論學習,保持干部先進性。既要學習馬克思主義的經(jīng)典理論,又要學習利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來認識和解決現(xiàn)實問題;既要學習黨對馬克思主義的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又要學習國外的先進經(jīng)驗,時刻以最先進的理論武裝頭腦。三是要抓好業(yè)務學習。每個干部都要結合工作實際,根據(jù)干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化、專業(yè)化水平。
要科學把握“怎么學”的方法問題。學習需要講究方法。一是要將個人自學與集體培訓緊密結合。二是要發(fā)揮實踐在知識向能力轉化過程中的“媒介”作用。學習的目的全在于運用。要讓干部投入到改革發(fā)展的“主戰(zhàn)場”,采用基層鍛煉、交叉掛職、輪崗交流等方式,促使干部在干中學、做中學。三是要善于運用榜樣示范與案例警示。要大力宣傳基層干部先進事跡,表彰優(yōu)秀黨員、先進干部、行業(yè)標兵,充分發(fā)揮榜樣的示范效應、感化效應。
要建好用好“學分銀行”制度。干部教育貫穿于干部職業(yè)生涯全程、黨和國家事業(yè)始終,要探索設立干部成長學習的“學分銀行”制度。一是要分層、分類制定教育培訓方案。要根據(jù)干部的工作需要、崗位類別、行政級別等科學規(guī)劃必修、選修課程,公布培訓時間,供干部自主選擇。干部必須在年度內完成必修科目學習,并根據(jù)自身工作需要完成一定學分的選修科目。二是要建立干部“學分銀行”賬戶。將干部的學習培訓、實踐鍛煉、掛職交流等情況折算為學分,堅持量化與寫實相結合的原則,計入“學分銀行”賬戶。三是要加強結果運用。既要把干部“學分銀行”作為考核評價、職務晉升的參考依據(jù),形成重視學習,好學上進的良好風尚;又要加強數(shù)據(jù)挖掘,通過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干部的能力短板、知識盲區(qū),有意識有計劃地予以補齊,增強干部的工作本領,提高干部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作者為山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
【注: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重點項目)之“中國傳統(tǒng)家教、家風的歷史嬗變及其現(xiàn)代轉換研究”(項目編號 :17AKS022)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①習近平:《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 ,《人民日報》,2016年5月10日。
責編/谷漩 美編/王夢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