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之所趨,無遠勿屆,窮山距海,不能限也。“為什么中國革命能成功?奧秘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一個人有了信仰,走得再遠也不會迷失方向,一個國家有了信仰,夢想再大也終將成為現(xiàn)實。我們都是追夢人,奔跑在追夢路上,唯有筑牢信仰之基,將信仰作沃土,方能開出斑斕之花。
將信仰作沃土,能開出“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lián)Q新天”的熱血之花。新中國在無數(shù)革命先烈前赴后繼、無畏向前中浴火重生,無論是“鐵肩擔道義,妙筆著文章”的李大釗,還是“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的夏明翰……他們沒有金剛不壞之軀,卻有堅不可摧之志,甘愿為革命事業(yè)拋頭顱、灑熱血,用生命為“革命理想高于天”寫下生動注腳。學習黨史,正是要從黨的百年光輝歷程中那一段段紅色故事、一個個偉大成就背后,發(fā)現(xiàn)我們黨之所以能夠“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制勝密碼”,是團結一心、艱苦奮斗,亦或是敢闖敢干、永葆先進,最本質(zhì)的還是有信仰作支撐、指方向、給力量。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那樣,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chǎn)主義的信念,是共產(chǎn)黨人的政治靈魂,是共產(chǎn)黨人經(jīng)受住任何考驗的精神支柱。無論走到再遠,再光輝的未來,信仰永遠是我們前進路上最寶貴的精神“給養(yǎng)”。
將信仰作沃土,能開出“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的為民之花。習近平總書記曾說過,衡量一名共產(chǎn)黨員、一名領導干部是否具有共產(chǎn)主義遠大理想,是有客觀標準的,那就要看他能否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能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能否勤奮工作、廉潔奉公,能否為理想而奮不顧身去拼搏、去奮斗、去獻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從井岡山上的“有鹽同咸、無鹽同淡”到長征途中的“半條被子”,從河南蘭考的“焦桐成雨”到瑞金沙洲壩的“紅井清泉”,從小康路上的“不落一人”到抗疫史詩的“人民至上”,無不是我們黨與人民“魚水情深”的深刻見證。信仰來自于以人民為中心,體現(xiàn)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要始終牢記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矢志不渝把黨的宗旨鞏固好踐行好,把黨的群眾路線走深走實走到群眾心里,以信仰之力結為民之花,化作人民群眾的笑臉競相綻放。
將信仰作沃土,能開出“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黃沙始到金”的奮斗之花。百年櫛風沐雨,百年歷久彌新。建黨百年來,在馬克思主義信仰和共產(chǎn)主義共同理想的科學指引下,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戰(zhàn)勝了一個又一個艱難險阻,創(chuàng)造了一個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迎來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如今,我們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歷史交匯點上,新征程催人奮進,新目標鼓舞人心。同時也要清醒看到,上山的路,沒有一步是容易的,越是臨近山頂,山勢就越險峻,每上一個臺階都更加艱難,唯有保持“亂云飛渡仍從容”的戰(zhàn)略定力和“不破樓蘭終不還”的苦干實干,才能在走得快的同時走得穩(wěn)。要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信仰和共產(chǎn)主義共同理想,永遠保持慎終如始、戒驕戒躁的清醒頭腦,永遠保持艱苦奮斗、繼往開來的進取之心,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一錘接著一錘敲,一代接著一代干,大力發(fā)揚為民服務孺子牛、創(chuàng)新發(fā)展拓荒牛、艱苦奮斗老黃牛的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不斷創(chuàng)造新的歷史篇章中書寫時代使命。(作者:寧世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