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論壇記者:理論學習要落到實處,首要的一步就是找準立足點,學懂、弄通,才能做實,當前理論學習包括哪些內容?
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研究員孫應帥:真理是揭示客觀事物及其規(guī)律的道理,具有相同時空內、同等條件下的恒定性,并不能輕易被否定。馬克思主義之所以是符合客觀實際正確的道理,就因為具有這種恒定性、客觀性。曾經有一段時間,因為蘇東劇變、世界社會主義運動陷入低潮,國內外一些觀點認為“馬克思主義過時了、不行了”。然而,冷戰(zhàn)結束后資本主義屢次爆發(fā)的國際金融危機和地區(qū)沖突不斷表明,只要資本的邏輯還在相同時空內、同等條件下起作用,馬克思所預言的“兩個必然”的歷史規(guī)律就仍然具有真理性,不會被若干局部形勢的變化所否定。在中國,無數仁人志士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所進行的各種探索都失敗后,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歷史和實踐都證明,“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因為馬克思主義行!”
四川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杜黎明:不斷深化對共產黨執(zhí)政規(guī)律、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認識,是黨員干部加強理論學習的任務和目標。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fā)展和社會長期穩(wěn)定的“兩大奇跡”,是認識規(guī)律、運用規(guī)律的偉大成就。全面深刻認知“兩大奇跡”,并從中領悟認識規(guī)律、運用規(guī)律的方式和方法,是提高理論學習效果的重要途徑。
一是要在多維比較中深化對“兩大奇跡”的認知。自我比較深化對幸福生活路的軌跡的認知,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與同行者比較總結自身努力進取的經驗和不足,與他國民眾比較深化對“以人民為中心”的認知。比較別有用心者言說中國、污蔑中國的主題、內容和方式的變化,深化對我國經濟社會總體發(fā)展成就的認知。
二是要把重要歷史事件作為學理論悟規(guī)律的生動素材。重要歷史事件特別是重大的歷史轉折,蘊含著歷史人物的理論信仰及其認知歷史方位、順應歷史趨勢、把握歷史規(guī)律的主觀能動性。多維揭示歷史事件的成因,深刻領悟隱藏在偶然中的必然,方能洞悉理論指導實踐的偉力。揭示和比較歷史轉折點前后的發(fā)展圖景,思量沒有歷史轉折的假設,客觀現(xiàn)實和想象事實的反差驅動對規(guī)律的認識。
三是要把實踐經驗總結作為學理論悟規(guī)律的慣常方式。比較實踐預期和實踐結果,反思實踐過程,揭示實踐結果的成因,條理化表達實踐經驗,是將具體的實踐內化為抽象的理論。升華實踐經驗,形成理論范疇;理論范疇的內涵闡釋實踐結果,理論范疇的邏輯敘事再現(xiàn)實踐歷程,理論范疇的邏輯關聯(lián)表述條理化的實踐經驗。
四是要將續(xù)寫“兩大奇跡”作為學理論悟規(guī)律的檢視原則。續(xù)寫“兩大奇跡”是即將推進的實踐歷程,是未來的發(fā)展現(xiàn)實,是要將抽象理論外化為具體的實踐。以理論范疇的邏輯關聯(lián)展現(xiàn)續(xù)寫“兩大奇跡”的實踐方案,理論范疇的邏輯運動預演續(xù)寫“兩大奇跡”的實踐歷程,理論范疇的邏輯推導預判續(xù)寫“兩大奇跡”的成果;在思維與現(xiàn)實、抽象與具體、理論和實踐的反復比較中檢視和完善續(xù)寫“兩大奇跡”的實踐方案。
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研究員張小平:加強理論學習,提升干部隊伍的理論素養(yǎng),是新時代關系到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實現(xiàn),以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深刻領悟習近平總書記為什么多次強調全黨同志加強理論學習的重要性。
通過理論學習,增強理論自覺性,才能把握正確的理論方向,增強辨別錯誤思潮的能力,增強抗風險挑戰(zhàn)的能力,掌握用馬克思主義觀察時代、把握時代、引領時代的本領,在歷史交匯點上凝聚奮進動力。
通過理論學習,深刻領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就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是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繼續(xù)前進的行動指南。深刻領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于中華文化沃土,又科學回答了時代發(fā)展提出的新課題,以及人類社會發(fā)展面臨的新挑戰(zhàn),從而增強“四個自信”。
人民論壇記者:理論學習要有所收獲,做到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tǒng)一,應該警惕哪些傾向?
華東師范大學哲學系教授安維復:第一,力戒將“悟”通俗甚或庸俗化,重溫與“學理論悟思想(原理)”有關的經典文獻。除了毛澤東同志的《反對黨八股》《改造我們的學習》之外,馬克思的《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資本論》序跋、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等都有大量有關如何對待理論的經典論述。2016年5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2018年5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等,都對新時代如何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有重要甚至重大的思想價值。其中包括“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事物的根本就在人本身”“沒有調查就沒有發(fā)言權”“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等。重溫經典無疑是我們學理論悟思想的準則和尺度。
第二,力戒將“悟”隨意化,由專家學者對“悟”進行學理化分析,將“悟”提升到有規(guī)律、規(guī)則可循的科學水平。以筆者目前的積累,學界有必要解答如下幾個問題:何謂理論(包括何謂馬克思主義等);理論的“問題意識”及其解題功能,理論的學術生成與社會背景,理論的構成(邏輯層面與事實層面以及方法層面等);理論與世界之間的對立統(tǒng)一;理論與思想史的關聯(lián);理論的局限性及其自我批判的可能性;理論學習的規(guī)律(整體性與解釋循環(huán));理論學習的效率評估等??偠灾?,“悟”本身是一種學問,一種嚴肅的學問。
第三,力戒將“悟”絕對化,理論學習內容安排的合理性具有決定性意義。上述分析表明,“悟”不是絕對的,而是有條件的,具有決定意義的不是“悟”,而是“悟”的對象——理論本身。如何按照理論學習的規(guī)律來安排有待學習的理論內容,可能是一個值得關注、但往往被忽略的問題。依筆者的思考,如果按照歷史維度,理論學習的內容應該包括: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毛澤東思想、列寧主義、經典馬克思主義、500年的社會主義史、3000年的中外世界史等;如果按照理論結構維度,中國馬克思主義應該包括思想史層面、方法論層面(研究方法和敘述方法)、原理層面、政策層面、社會矛盾運動層面;如果按照認識和實踐的辯證法,中國馬克思主義革命思想、中國馬克思主義建設思想、中國馬克思主義改革思想、中國馬克思主義新時代等。最重要的“悟”不僅僅是學習者的態(tài)度,可能學習內容安排者更需要“悟”,使得學習內容安排更符合理論內容的邏輯和理論學習的科學布局。在某種意義上,學習內容的安排切忌重理論輕歷史、重原理輕方法、重結論輕問題,力爭按理論內在屬性邏輯和理論學習的科學規(guī)律安排學習內容。
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吳海江:理論學習要從中國實際出發(fā),堅持實事求是。對待理論學習,不能成為刻舟求劍、紙上談兵的“書呆子”,而要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核心要義同不斷變化著的社會實際結合起來,深入到現(xiàn)實的問題中去,深入到問題的本質維度中去,以實事求是的思想方法與工作方法認識和解決問題,將馬克思主義視為不斷發(fā)展著的指向社會現(xiàn)實的科學理論,克服一切的形式主義與主觀主義。
理論學習要洞察時代大勢,把握歷史主動。馬克思主義并不局限于特定時代和地域,而是基于宏大的世界歷史視野面向時代并推動時代發(fā)展。為此,理論學習應當具有洞察歷史大勢的時代自覺,直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所提出的時代要求,正確辨識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全局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時代方位,以“識局”為基礎實現(xiàn)“謀局”與“破局”,以歷史合力把握歷史主動,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向更高歷史階段的躍遷。
理論學習的當務之急是學好黨史,牢記初心使命。要從黨的非凡歷程中,深刻領會馬克思主義是如何深刻改變中國、改變世界的,感悟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偉力和實踐力量,深化對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的認識,更加堅定自覺地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推動各項工作。時刻牢記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保證理論學習的正確方向,始終以更好地實現(xiàn)這一初心使命為旨歸。
人民論壇記者:理論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礎,政治上的堅定源于理論上的清醒。黨員領導干部要加強理論武裝,特別是要學深悟透、融會貫通,應該從哪些方面著力?
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何虎生:一是突出“真思考”,讀懂新思想的真理偉力。突出“浸入式”研學,堅持個人學習與集體研討相結合,堅持第一時間學和全面系統(tǒng)學相結合,及時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總書記最新重要講話精神及其理論深度、實踐廣度、人生厚度、現(xiàn)實溫度,聯(lián)系實際學、帶著問題學,真正讓學習往深里走、往心里進、往實里落。
二是突出“同行走”,讀懂新思想的實踐偉力。突出理論學習同生產勞動、社會實踐相結合,在社會調查、志愿服務、扶貧支教等多種實踐中加深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解。在鄉(xiāng)村振興主戰(zhàn)場、改革開放最前沿、生產生活第一線,體驗新時代的巨大變化,對社會治理進行再認識、對社會現(xiàn)象進行再思考,全方位了解國情社情民情,在接觸群眾、了解社會中提高認識、提升覺悟,在投身實踐、奉獻人民中錘煉品質、增長才干。
三是突出“強共鳴”,讀懂新思想的人格偉力。要圍繞基層實際,比照理論與方法、理想與現(xiàn)實、政策與實踐、初衷與效果的關系,在真思考、同行走中強共鳴,重新認知個人與國家、與人民的關系。在理論學習、調研實踐的基礎上,著力做好“后半篇文章”,真正將這一思想內化為堅定的馬克思主義立場、社會主義立場、中華文化立場、人民立場,內化為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情感、擁護核心維護核心的情感、熱愛人民奉獻人民的情感。
中央民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宮玉濤:一是要堅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原則。科學理論都是來源于實踐,并在回答和解決實踐問題中發(fā)展的。在理論學習過程中,要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這樣更有助于對理論的認識升華,形成符合實際的感悟。
二是要堅持歷史與現(xiàn)實相結合的原則。對于歷史上形成的理論,既要將其置于歷史背景下去分析,也要結合其發(fā)展史、結合其今天的價值來認識。對于新形成的理論,則要去挖掘其歷史淵源,從中發(fā)現(xiàn)其繼承、發(fā)展乃至超越的內容價值。
三是要堅持中國和世界相結合的原則。對于馬克思主義等產生于外部的理論,既要看到其“西方背景”,也要看到其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后展現(xiàn)的理論和實踐的活力。對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在中國大地上形成的理論,既要看到其中國影響和中國意義,也要看到其時代背景、世界影響和世界意義。
四是要結合自身的工作實際來感悟。理論學習主要目的是為了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結合工作實際來開展理論學習,更有助于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從而不斷完善工作思維和工作方法。
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研究員孫應帥:一是“讀原著”。馬克思主義經典原著是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和歷代中國共產黨主要代表人物長期思考、集體智慧、寶貴實踐的結晶,是切合實際、行之有效的指導思想和行動指南。通過研讀原著,可以看到當時的人們是如何面對歷史課題、提出問題、找到答案的,可以為今天人們面對新課題、找到新思路提供有益借鑒,因而是理解真理、運用真理的切近路徑。
二是“講結合”。“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盡管馬克思主義所闡述的普遍真理是完全正確的,但這些真理或原理的實際運用,“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通過“四史”的學習也可以看出,中國共產黨在運用馬克思主義真理的過程中也曾經走過彎路,犯了教條主義、本本主義、照抄照搬的錯誤。直到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具體實際相結合,才走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功道路。因此,考察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斷推進理論創(chuàng)新、進行理論創(chuàng)造的歷史”。只有在“結合”上下功夫,才能明了馬克思主義深刻改變了中國,中國也極大豐富了馬克思主義。
三是“去實踐”。真理的力量需要通過實踐去展現(xiàn)和驗證。黨的經驗、道路的形成都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從書本上抄來的,而是歷經艱辛、飽經風雨的長期摸索和實踐中積累下來的。黨的百年歷史,就是一部踐行黨的初心使命的歷史。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是人民群眾跟著黨鬧革命取得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成就是人民群眾干出來的;改革開放的歷史偉劇是億萬人民群眾主演的。沒有黨和人民的歷史性實踐,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就無從展現(xiàn)和檢驗。因此,堅持黨的思想路線,“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理論聯(lián)系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fā)展真理”,才能發(fā)揮出理論的實際效用,達到理論學習的目的,見到理論學習的效果。
中國政法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趙卯生:在信仰培育中學深悟透。我們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補精神之鈣、固思想之元、培為政之基,切實培養(yǎng)起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將提高理論水平與提升思想覺悟內在統(tǒng)一、改造客觀世界與改造主觀世界內在統(tǒng)一,悟大道、明大德、識大局,成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堅定信仰者、忠實實踐者,更加自覺地為實現(xiàn)新時代黨的歷史使命而不懈奮斗。
在思想洗禮中學深悟透。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充滿著昂揚向上的浩然正氣。我們要帶著信仰學、帶著感情學、帶著責任學,在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深悟透的基礎上對黨忠誠、為黨盡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旗幟鮮明講政治,保證黨的團結和集中統(tǒng)一,確保全黨步調一致向前進,永葆共產黨人信念堅、政治強、作風硬、戒懼存的政治本色。
在干事創(chuàng)業(yè)、為民服務中學深悟透。我們要用知重負重的歷史擔當和攻堅克難的實際行動,詮釋對黨的忠誠、對人民的赤誠,把學深悟透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轉化成為謀劃工作的思路、破解難題的措施,在知行合一中主動擔當,在干事創(chuàng)業(yè)中勇敢作為,著力解決人民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傷心事,切實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根據人民論壇組織的專家訪談整理)
責編/潘麗莉 美編/李祥峰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chuàng)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