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是個老話題,之前一直是雷大雨小。7月下旬,中辦、國辦發(fā)文要求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8月,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印發(fā)通知,要求各省每半月通報落實“雙減”進度;10月,教育部召開“雙減”試點推進會;11月,國家市場監(jiān)管總局等八部委發(fā)文:禁止在地鐵、公交站臺等所屬廣告牌、廣告位刊發(fā)校外培訓廣告。
重癥下猛藥??磥碚@次確實動了真格,而且不獲全勝絕不會收兵。見勢不妙,下半年各類培訓機構紛紛收攤散伙,連“新東方”這種龐大機構也已關門歇業(yè)。照理講,拆廟趕走了和尚,中小學生應該減輕了負擔。可我最近卻聽說還是有孩子在校外補課,不過不是去培訓機構,而改成了“一對一”輔導。
起初我以為只是個別現(xiàn)象。國慶節(jié)回老家,在長沙也聽說那里的中小學生在“一對一”補課。耳聽為虛,我自己有一個正在讀中學的侄子,國慶假期僅休息一天,其余六天皆“一對一”??此荒樉肷艺f別補課了,邀同學一起去爬岳麓山吧。他說同學都在補課,沒時間爬山。
不知現(xiàn)在的家長是怎么想。在我看來,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皆是通識教育,只要老師照著課本教、學生循序漸進學就足夠,大可不必讓孩子再去參加校外培訓;相反,倒是應該留更多時間讓孩子們玩耍。要知道,小孩子一起玩耍不僅能強身健體,同時還能培養(yǎng)孩子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一舉兩得,家長何不順水推舟呢!
這話可不是我說的。1936年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就提出,“玩耍有助于孩子的認知發(fā)展”;耶魯大學辛格教授還出版過《想象之屋:兒童的玩耍與想象力》一書;加州大學高普尼克教授經(jīng)過研究發(fā)現(xiàn),孩子玩耍的方式與科學家做研究的思維非常相似:觀察、假設、推理、實驗、求證,讓兒童形成了認識世界的因果圖像。
校長和家長其實都是過來人,上面的道理不會不懂,既然道理大家都懂,為何還要反其道而行之呢?我的看法,應該是與20多年前提出“教育產(chǎn)業(yè)化”有關。的確,從經(jīng)濟學角度看,校長、家長、培訓機構是三個不同的行為主體,皆有各自的目標追求,而三方都要實現(xiàn)自己最大化的目標追求,難免會加重學生負擔。
先看校長。校長當然希望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可時下家長評價一個學校辦得好不好,看重的卻是“升學率”。家長這樣評價學校,校長就得抓升學率,而抓升學率,就不得不讓學生多做作業(yè)多刷題。這樣看,學生作業(yè)重的責任并不全在校長,家長也難辭其咎。
有個現(xiàn)象不知讀者是否注意到:2009年教育部取消“小升初”考試后,小學生作業(yè)負擔確實是減輕了,可參加校外培訓的學生卻并未減少。何以如此?有同事告訴我,是“初中升高中”還得中考,如果學生在校外培訓機構組織的奧數(shù)或其他學科競賽中獲了獎,會有幾個中學搶錄??山葑阆鹊牵议L自然要爭取機會。
再看家長。家長無一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鳳,明知作業(yè)負擔過重、校外培訓過多會損害孩子身心健康,可誰也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幾年前,曾勸一位當教師的朋友不要逼孩子補習奧數(shù),我說你自己都不懂得奧數(shù),為什么要難為一個小孩子?而他解釋說:中考選拔要加試奧數(shù)題,若不早作準備,考不上高中咋辦?
我理解這位朋友的苦衷??吹絼e人家孩子參加校外補習,他不可能不讓自己的孩子補習。事實上,校外補習不僅累孩子,家長也苦不堪言。支付高額學費不說,更頭痛的是孩子常常與父母鬧對立,越逼越厭學。可憐天下父母心。站在家長角度,他這樣做似乎也沒錯。
最后看培訓機構。應該說,培訓機構是最大的受益者。20年前,培訓機構大多只是拾遺補缺,針對青少年搞一些才藝類培訓。可后來慢慢變了,中小學開設的課程,它們也都開設。所不同的是,培訓機構會不惜重金請名師講授應試技巧,教學生怎樣猜題、怎樣答題才能得高分。
平心而論,培訓機構其實也沒錯。家長希望孩子考試得高分,而作為市場化的培訓機構,當然要投其所好,滿足家長的需求。不僅如此,培訓機構還會不斷為家長創(chuàng)造出新的需求。如組織各類考試競賽,為優(yōu)勝者頒發(fā)獲獎證書等。前面說過,有獲獎證書的學生可優(yōu)先升學,于是家長對“獲獎證書”也就有了需求。
校長、家長、培訓機構都沒錯,那么問題出在哪里呢?在這里我想再問讀者兩個問題:第一,家長送孩子去校外機構培訓是不是因為校內(nèi)教學質量差,或是校外培訓機構的教學水平更高?第二,招生學校優(yōu)先錄取參加校外培訓的獲獎者,你是否認為獲獎者真的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對上面的問題,我的答案是否定的。事實上,家長送孩子參加校外機構培訓,并非校內(nèi)教學質量差,而是擔心中考超出教材范圍(如附加奧數(shù)題);而參加校外競賽的獲獎者也未必都是人才,我自己大半生教書,高分低能者見過不少。很多人有這種觀念,是培訓機構宣傳造勢給人們的誤導。
這些天我一直在想:初中不教學生奧數(shù),為何有些地區(qū)中考要加試奧數(shù)?而招生學校為何要看重培訓機構的證書?不能說中間一定存在利益關聯(lián),但卻有為培訓機構招攬生源的嫌疑。亡羊補牢,要將“雙減”進行到底,我建議政府再出兩道禁令:今后中考出題一律不得超出教材范圍;校外培訓獲獎者不得優(yōu)先錄取。
令行禁止,違者必究。如此釜底抽薪,我相信培訓機構絕不會卷土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