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論壇網(wǎng)北京3月18日訊:《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總第668期刊發(fā)《善用“大思政課” 爭當思政“大先生”》文章,作者為盧黎歌、向苗苗、李丹陽。全文如下:
2022年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講話(以下簡稱“3·18”講話)發(fā)表三周年,也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大思政課’我們要善用之”一周年。作為思政課教師,我們必須認真學習體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把握其精神實質,并在教學實踐中力行之、探索之,爭當思政領域的“大先生”,不辜負總書記的囑托,擔負起歷史賦予的使命。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我們不能簡單地把它當作一門普普通通的傳授知識的課程,不能就思政課論思政課、就教育論教育,而必須把思政課建設放在黨和國家事業(yè)長遠發(fā)展中、放在國際人才競爭的大環(huán)境中、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發(fā)展的形勢中,用戰(zhàn)略眼光看待思政課在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中的地位和作用。
從“理直氣壯開好思政課”到善用“大思政課”
習近平總書記的“3·18”講話,第一次對黨在新時代關于學校思政課的理論創(chuàng)新作了全面闡釋。“3·18”講話深刻闡明了學校思政課的地位、作用和重要意義,為思政課建設指明了發(fā)展方向、提供了發(fā)展動力、明確了基本遵循,并就如何辦好思政課作出整體部署、提出新目標和新要求。這對于推動思政課改革創(chuàng)新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開好思政課為什么要“理直”
“理直”,就是要講清開好思政課的道理,是解決對思政課的認識問題。學校是育人的搖籃,然而從現(xiàn)代學校誕生以來,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簡稱“三人”)就一直是一個極具挑戰(zhàn)和爭議的問題。不論哪個國家、哪個階級、哪個利益集團,倘若站在不同的政治立場和利益角度上,對“三人”的訴求就會不同。但就其目的而言,都是通過學校教育培養(yǎng)符合本國家、本階級、本利益集團所需要的人才。我們黨的教育方針在“三人”上一直是旗幟鮮明并一以貫之的,即“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然而,國際敵對勢力一直致力于對我國進行西方意識形態(tài)滲透,與我們爭奪陣地、爭奪接班人的企圖從未停止。這種爭奪不僅長期存在,而且越來越激烈。正因為如此,“意識形態(tài)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
可是,有的同志、有的教育工作者,對此認識并不十分清醒。在輿論場中出現(xiàn)詆毀黨的思想政治工作、抹黑學校思政課的噪音時,他們也隨波逐流,跟著唱衰思政課,更有人甚至散布思政課“無用論”“壓縮論”“取消論”??陀^地講,學校思政課在發(fā)揮育人功能方面,尤其是隨著時代變遷和學生的變化也的確存在需要改進的空間。善意的批評、建設性的意見,對改進思政課、提高思政課實際效果,都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但是,詆毀、抹黑、唱衰、取消的論調,都是十分有害的。它不僅歪曲了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的歷史實際,而且毒化了社會輿論環(huán)境,對學生的學習成長產生了誤導,對思政課健康發(fā)展形成了干擾,對思政課教師的職業(yè)自信形成了沖擊。
回顧我們黨的百年光輝歷史,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我們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政治優(yōu)勢之一。在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學校思政課都圍繞著黨面臨的主要任務,對黨的指導思想和理論、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進行了政治與學理的宣講、解讀、發(fā)聲、解惑,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績。全盤否定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政課,是歷史虛無主義在宣傳思想文化領域的具體表現(xiàn)??隙ǔ煽?,并不意味著掩蓋問題。以偏概全、以特殊概普遍、“以一段概全程”,在思想方法上是不可取的,在政治上是有害的。社會輿論場曾不時出現(xiàn)貶低甚至否定思政課的議論,部分學生對思政課有先入為主的逆反心理,甚至有的學校管理人員對思政課教師也另眼相待,究其原因就是這股存在于宣傳思想文化領域的虛無主義作祟。厘清“理直”,有利于我們更有針對性地回擊這些負面影響,為思政課正名,為思政課教師鼓勁。
開好思政課為什么要“理直”?一是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需要。學校教育所培育的人才,最終服務于誰?這是教育成敗的關鍵。北宋政治家司馬光就說過:“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學校培養(yǎng)的人才能否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服務(以下簡稱“四為”),是衡量我們“為誰培養(yǎng)人”成敗的標準。要使學生的“德”達到黨和國家需要的標準,就要開好思政課。二是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必然要求。新時代的學校教育,要為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理論支撐、科技支撐和人才支撐。教育的“產品”是人才,所以“四為”是人才的標準,也是社會主義辦學的方向。思想政治工作在統(tǒng)一思想、凝聚共識、鼓舞斗志、團結奮斗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必然要求開好思政課。三是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青少年教育最重要的是教給他們正確的思想,引導他們走正路。學校的課程體系,形成了育人的整體結構。每一門課程都在學生的知識與能力結構的完善中,發(fā)揮著各自的獨特作用。思政課是對學生進行完整系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課程,它在引導學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堅定對共產主義的信仰、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堅定“四個自信”、厚植愛國情懷、形成科學的思維和寬廣的國際視野等方面,是專業(yè)化、專門化、科學化的課程,是關鍵性的課程。
開好思政課為什么要“氣壯”
“氣壯”,就是要講清開好思政課的底氣,是要解決教師的信念信心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辦好思政課關鍵在教師。調動思政課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必須增強教師的職業(yè)認同感、榮譽感、責任感。”要增強青年學生“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思政課教師首先要有“志氣、骨氣、底氣”,這樣才能以教師的魅力感染學生。試想,思政課教師本身都對自己的職業(yè)缺乏信念和信心,或者對自己講的道理都不甚相信,又怎么去教育學生、引導學生?
站上三尺講臺為學生授課,教師必須具有親和力、感染力、說服力。這三力來源于教師的底氣、信念、信心,需要“信堅”“氣壯”。為什么有的思政課教師底氣不足?因為有的地方、有的學校,曾一度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非學術、無學術等極為錯誤的觀點和氛圍。受到這種輿論的影響,不僅有人瞧不起思政課教師,認為思政課教師“門檻低”、不需要多高的專業(yè)知識也可以去上思政課,嚴重挫傷了思政課教師的自尊心,影響了思政課教師的自信心和工作熱情;而且有的思政課教師自己也信心不足,缺乏職業(yè)認同感和榮譽感。因此,必須澄清思政課有沒有學術、是不是專業(yè)的問題。這個問題不弄清楚,思政課教師底氣不足的現(xiàn)象就難以根治。
所謂學術,是指人對自然和社會現(xiàn)象及其運動、發(fā)展規(guī)律進行的研究活動及其產出的成果,是系統(tǒng)的、專門化的學問。學術的目的在于追求真理、追求科學。既然在工科中研究零件毛坯加工工藝是學術,在理科中研究數(shù)字運算是學術,在農科中研究植物、昆蟲是學術,在醫(yī)學中研究人的器官理學是學術,在文科中研究人的心理問題是學術,那么為什么研究更為復雜的人的思想變化不是學術呢?思政課教師所關注的、講授的,是世界發(fā)展特別是人類社會的本質和發(fā)展規(guī)律問題,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與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相結合問題,是中國現(xiàn)代化道路問題,是學生成長中的思想困惑問題等等。這些問題,哪一個不是具有重要意義的?哪一個不是具有學術含量的?哪一個不是富有挑戰(zhàn)性的?
所謂專業(yè),是指專門的學科(門類)、職業(yè)的學問,以及人對特定問題透徹了解的程度。思想政治教育學是伴隨我們黨百年奮斗的偉大歷程在實踐中不斷發(fā)展總結、在改革開放初期形成的專門學科,目前已經形成了較為完整的學科體系、教材體系、人才培養(yǎng)體系,為社會培養(yǎng)了大量優(yōu)秀人才,在各行各業(yè)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認為思政課教師不是專業(yè)人才,認為思政課教學人人都能勝任,是對我國學校專業(yè)的“色盲”。思政課教師自己更應該在學術、專業(yè)的認同上“氣壯”。
開好思政課,我們不僅有理由“氣壯”,而且有信心“氣壯”。一是有黨的正確領導和重視。“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思政課建設。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我們黨對思政課建設都作出過重要部署。”二是有時代的需要。新時代、新征程,需要我們通過教育的凝心聚力,培養(yǎng)有理想、有擔當?shù)臅r代新人。三是有學生成長的需求。“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jié)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青少年教育最重要的是教給他們正確的思想,引導他們走正路”。四是有一支“可信、可敬、可靠,樂為、敢為、有為的思政課教師隊伍”。五是社會輿論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正在發(fā)生全局性、根本性的轉變。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思想政治工作,采取一系列重大舉措切實加以推進,尤其是“3·18”講話以來,思政課建設步入了快車道和發(fā)展的春天。六是思政課具有堅實的基礎。其一是理論支撐。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是思政課內容不斷充實的源頭活水。其二是學科支撐。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的成果使思政課有了更為堅實的學理基礎。其三是物質、技術支撐。教學的物質保證和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進步,為思政課提供了更為現(xiàn)代化的手段。其四是人才支撐。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培養(yǎng)的高層次人才,成為思政課教師的可靠后備力量,使思政課教師隊伍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得到了跳躍性的改變。其五是制度支撐。各項政策的出臺,對各級領導尤其是學校黨政領導的規(guī)定性要求,都有利于思政課建設的順利實施。
開好思政課,需要上升到善用“大思政課”的高度
以“3·18”講話為標志,我國學校思政課建設進入全覆蓋高質量發(fā)展的新階段。黨中央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文件,對思政課建設進行了周密部署和政策推進。2019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了《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chuàng)新的若干意見》;2021年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了《關于新時代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這些重要文件為加強和改進新時代思想政治工作、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政課改革創(chuàng)新,明確了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建設方向、改革創(chuàng)新舉措和要求。三年來,我們在教材建設方面,加強完善了思政課教材體系,把黨的最新理論創(chuàng)新成果融入教材中;在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方面,調整創(chuàng)新思政課課程體系、統(tǒng)籌推進思政課課程內容建設,如在全國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試點開設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為下一步在全國各類高校進行有效推廣奠定了基礎;在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方面,把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作為改革創(chuàng)新目標,把“八個相統(tǒng)一”作為基本遵循;在教師隊伍建設方面,增加了教師數(shù)量,提高了教師質量,加大了培訓力度,加強了后備教師培養(yǎng)力度,改革思政課教師評價機制,破“五唯”效果明顯;在思政課建設格局拓展方面,整體推進了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建立了跨校聯(lián)系互幫機制和平臺??傮w而言,全國各級各類學校思政課改革創(chuàng)新已經取得了明顯成效。
在學校教育中,要引導學生增進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不僅要抓好“關鍵課程”建設,還要統(tǒng)籌抓好與學生思想形成和發(fā)展相關的其他領域和環(huán)節(jié)。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和“學科思政”建設,抓好“三全育人”,使思想政治教育的領域不斷拓寬、形式不斷優(yōu)化。在此基礎上,2021年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提出了“大思政課”概念,引領思政課建設進入了一個新的領域和新的階段。2021年在我們黨和國家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在這一年里,我們隆重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勝利召開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并制定黨的第三個歷史決議;在2020年抗疫斗爭取得決定性勝利的基礎上,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xiàn)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新征程。這樣的歷史背景也為學校善用“大思政課”提供了更廣闊的舞臺,提供了更多令學生信服的教育資源。善用“大思政課”,必將使學校思政課獲得更廣闊的舞臺,使學生受到更加全面、更加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
對“大思政課”的“善用”
2021年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xié)十三屆四次會議的醫(yī)藥衛(wèi)生界、教育界委員時提出了“‘大思政課’我們要善用之”的明確要求,這為我們進一步辦好思政課、講好思政課提供了根本遵循,同時也為思政課的改革創(chuàng)新提供了重要的方向指引。
對“大思政課”的理解
“大思政課”作為思政課的新形態(tài),區(qū)別于傳統(tǒng)的思政課形態(tài)。對“大思政課”概念,目前尚未見到權威定義。筆者的理解是,“大思政”即為實現(xiàn)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運用各種思想政治教育要素實施的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眾施加思想政治教育影響的實踐活動。開展“大思政”的課,即為“大思政課”。對于“大思政課”的意義,有學者認為,“大思政課”貫通歷史、觀照現(xiàn)實、啟迪未來,是從全球視野和中國視角出發(fā)去探討“四個自信”“四個意識”“兩個維護”“國之大者”等重大理論命題和現(xiàn)實問題,具有重大戰(zhàn)略意義。 “大思政課”相較于我們之前理解的思政課,其特點突出表現(xiàn)在教育主體、教育內容以及課堂容量等幾個方面。正是這些要素所體現(xiàn)的“大”,構成了有別于“小思政課”的思政課新形態(tài)。
一是教育主體之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因此,“大思政課”的教師隊伍不再局限于傳統(tǒng)的思政課教師,還包括專業(yè)課教師、學校黨政管理人員等全體教職工。此外,校外的各級黨政領導干部、正式社會組織成員、各級先進模范人物以及各界優(yōu)秀成功人士都是潛在的思政課教師。
二是教育內容之大。“大思政課”的提出是為了對接國家戰(zhàn)略對人才的需求,更好地完成教育“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其目的是使思政課教學及時關注經濟社會發(fā)展中的重大事件以及相關理論和實踐問題。思政課教學內容不僅涉及人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等基礎知識,還涉及思維科學和溝通交流等應用知識。教育者應在豐富教育內容的基礎上講好“大思政課”。
三是課堂容量之大。課堂是思政課教學的主渠道主陣地,“大思政課”教學需要在傳統(tǒng)課堂的基礎上進行拓展,將傳統(tǒng)的思政課課堂延伸至社會生活之中。要推進思政課教學實現(xiàn)“在課堂上講”與“在社會中講”的緊密結合,同時還要充分利用網(wǎng)絡空間,實現(xiàn)教育教學的線上線下聯(lián)動,構建協(xié)同育人的格局,實現(xiàn)學校、家庭、社會、網(wǎng)絡的全面覆蓋,為“大思政課”創(chuàng)造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
為何要善用“大思政課”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講好思政課不容易,因為這個課要求高。 “講好思政課不僅有‘術’,也有‘學’,更有‘道’。”這揭示了思政課教學的復雜性,我們不僅要正確且具有針對性地靈活運用方式方法、講透講清學理政理,還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guī)律、教書育人規(guī)律以及學生成長規(guī)律。對此,“大思政課”的要求更高。“‘大思政課’我們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現(xiàn)實結合起來。上思政課不能拿著文件宣讀,沒有生命、干巴巴的。”這也就意味著,我們必須善用“大思政課”,充分發(fā)揮“大思政課”的育人功能。
首先,“大思政課”具有更加鮮明的目標。在時代背景下,黨和國家對于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要求更加迫切,對思政課建設的認識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大思政課”立德樹人的目標與任務更加鮮明。其次,“大思政課”具有更加豐富的內容。就思政課內容本身而言當然是越豐富越好,但要在保證教學效果的基礎上講透講深學理、講清講好相關知識,便需要教師花費更多的心思鉆研。同時,“大思政課”還具有多維的領域。在空間維度上,要更加充分、合理、科學地運用學校、家庭、社會以及網(wǎng)絡等各種類型的教育陣地;在時間維度上,要實現(xiàn)課前、課中、課后有序且持續(xù)地銜接和遞進。再次,“大思政課”應具有綜合的效果。如前所述,“大思政課”具有各類教育主體,擁有豐富的內容和多維的領域,要實現(xiàn)整體功能最優(yōu)化并非易事。
如何善用“大思政課”
1. 深用理論,研用素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思政課的政治性、思想性、學術性、專業(yè)性是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其學術深度廣度和學術含金量不亞于任何一門哲學社會科學!”因此,善用“大思政課”必須用深用透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尤其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把思想政治教育學的理論運用于教學實踐之中。“鮮活的思政課素材,正是億萬中國人已經書寫和正在書寫的時代篇章。那里,有人民的英雄,有英雄的人民,有‘第二個百年’新征程上的闊步向前。”鮮活的實踐和生動的現(xiàn)實折射著對應的價值選擇和價值判斷,是人們理想、信念和情懷的對象化,蘊含著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譬如,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斗爭中,廣大教師和科技人員、醫(yī)務人員通過網(wǎng)絡等多種渠道,向廣大青年學生講好抗疫這堂“大思政課”,將抗疫的鮮活案例融入講壇、教學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受到了學生的普遍歡迎。這一成功范例,為我們善用“大思政課”提供了很好的經驗啟示。因此,要學會鉆研并科學運用教育素材。
2. 廣用隊伍,足用資源。辦好思政課關鍵在教師。“大思政課”的教師隊伍不僅包含思政課教師、其他專業(yè)課教師、學校黨政領導干部,還包括校內校外的各級各類人員。善用“大思政課”不僅要注重對思政課教師基本素質和能力的培養(yǎng),促進他們對理論和實踐的深刻把握,還要注重對全黨全社會的精兵強將、行業(yè)翹楚的培養(yǎng)和規(guī)范化管理,更加充分、合理且科學地運用教師隊伍。此外,對“大思政課”的善用離不開充分地利用教育資源,如圖書館館藏資源、數(shù)據(jù)平臺資源、遺址文物資源以及社會各類資源,輔助教育主體在有序整合相關資源的基礎上深入領悟其中蘊藏的生動實踐和精神力量,不斷增強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認同、理論認同和情感認同,在潛移默化中促進學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
3. 精用知識,潛用價值。思政課對塑造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重要作用,但強調思政課的價值性,并非忽視其知識性。若思政課陷入空洞的喊口號式的價值觀說教,而沒有科學的理論和知識作為支撐,思政課教學便難以達到價值引導的目標;同理,若思政課教學僅強調其知識性,教師授課僅是知識點的羅列和整理而無任何價值觀的引導,學生只是為了考試而死記硬背知識點、考完便將其拋諸腦后,那么這樣的思政課也是不成功的。由于價值觀的影響具有滲透性,所以思政課的價值觀引導既要在理論上旗幟鮮明,又要在引導中潛移默化。思想政治教育本就是“對其成員施加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影響,使他們形成符合一定社會、一定階級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會實踐活動”,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是其題中應有之義。
4. 妙用配方,巧用方法。講好“大思政課”,還要善用科學思維方法。一是善用歷史思維,把新時代的中國置于5000多年中華文明史、500多年世界社會主義史、100年中國共產黨奮斗史、70多年新中國發(fā)展史、40多年改革開放史和未來30年現(xiàn)代化建設新征程中進行思考,讓思政課與時代同向、與現(xiàn)實同頻、與實踐同行、與學生思想共振,引導學生深刻理解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二是善用辯證思維,著力實現(xiàn)學校、家庭與社會緊密結合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創(chuàng)新,把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統(tǒng)一起來,建設高水平的思政課專職教師和兼職教師隊伍,把“大思政課”與“課程思政”有機結合,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堅持“八個相統(tǒng)一”,把思政課講得更有親和力和感染力、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三是善用系統(tǒng)思維,打好組合拳,運用好大隊伍、大內容、大課堂的優(yōu)勢,挖掘好大資源,搭建好大平臺。
爭當思政“大先生”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思想政治工作,采取了一系列重大舉措切實加以推進。思想政治工作有效發(fā)揮了統(tǒng)一思想、凝聚共識、鼓舞斗志、團結奮斗的重要作用,全黨全社會思想上的團結統(tǒng)一更加鞏固,我國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形勢發(fā)生了全局性、根本性的轉變。廣大教師樂教善教、潛心育人,涌現(xiàn)了一大批立德樹人的時代楷模和優(yōu)秀教師、教學名師。在此基礎上,廣大教師還應善用“大思政課”,爭當“大先生”,把“大先生”的要求貫徹落實到新時代教師隊伍的建設當中。
何謂“大先生”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教師不能只做傳授書本知識的教書匠,而要成為塑造學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教師要成為大先生,做學生為學、為事、為人的示范,促進學生成長為全面發(fā)展的人。”
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語境中,“先生”一般是對傳授學問者的尊稱,也有人用其稱謂受人敬仰的有文化有德性者。“大先生”更是對教師中德業(yè)雙馨、具有大貢獻大智慧大影響者的尊稱。“大先生”是先生中的精英,是教師的杰出代表和楷模。社會認同、大眾敬仰、學生崇拜、經得住歷史檢驗,是判定“大先生”的基本指標。大家所熟悉的我國新文化運動,因其推動我國近現(xiàn)代思想解放而具有重要歷史地位。新文化運動的旗手魯迅、陳獨秀等就被中國人民尊稱為“大先生”。提起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中的“西遷精神”,黨和人民都不會忘記在交通大學西遷壯舉中帶頭“聽黨指揮跟黨走,與黨和國家、與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以彭康、鐘兆琳、陳大燮等為代表的一批大專家、大教授。他們是新中國孕育出來的“大先生”,是我們思政課教師的楷模。經師易求,人師難得。如果我們把先生作為經師來對待的話,那么“大先生”就要按人師來要求。
思政“大先生”大在何處
思政“大先生”不僅僅是先生,也有別于一般的“大先生”。
一要有“國之大者”的大胸懷。這是“政治要強”要求的體現(xiàn)。“思政大先生”有大胸懷、大志向,堅定共產主義信仰,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扎根于心,積極踐行教育“四個服務”。當前,我國已經順利完成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在這樣的關鍵時期,我們國家對科學知識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強烈。新時代的思政“大先生”,要站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永續(xù)發(fā)展的戰(zhàn)略高度,胸懷“國之大者”,為我國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培養(yǎng)堪當大任的時代新人,確保中國共產黨長期執(zhí)政、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后繼有人。
二要有愛民為國的大格局。這是“情懷要深”要求的體現(xiàn)。思政“大先生”要有大愛心、大情懷。這種愛,體現(xiàn)為對國家、民族、同胞、國土的愛,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愛,對黨和政府的愛,對父老鄉(xiāng)親和家人的愛。這份愛,體現(xiàn)在對黨的教育事業(yè)忠誠,對黨的教育方針不打折扣地執(zhí)行;體現(xiàn)在愛崗敬業(yè)、愛生如子;體現(xiàn)在對教學高質量、高效果的執(zhí)著追求,對學生傳道授業(yè)解惑的真情實感投入。
三要有緊跟前沿的大學問。這是“思維要新”要求的體現(xiàn)。當今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形勢瞬息萬變。我們培養(yǎng)的時代新人,要有站在時代前沿的思維能力、觀察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思維方面的要求。思政“大先生”要引導學生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觀察認識當代世界、當代中國,要培養(yǎng)學生正確認識世界和中國發(fā)展大勢、正確認識中國特色和國際比較、正確認識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正確認識遠大抱負和腳踏實地的自覺意識和思維能力。
四要有“三個面向”的大視野。這是“視野要廣”要求的體現(xiàn)。鄧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現(xiàn)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三個面向”的大視野,對于教育的發(fā)展、人才的培養(yǎng),起到了歷史性的關鍵引領作用。思政“大先生”,一是必須有知識視野。要有扎實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深厚的思政學術基礎,要廣泛涉獵相關學科的理論與前沿成果,具有對各種信息、知識、社會思潮、價值導向、文化現(xiàn)象敏銳的洞察力。對錯誤的思想,要敢于亮劍、善于批判,在大是大非問題上旗幟鮮明。二是必須有國際視野。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國際觀,既不封閉保守,也不崇洋媚外,樹立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三是必須有歷史視野。要以史為鑒,引導學生正確看待歷史,抵御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侵蝕。
五要有謹言慎行的大境界。這是“自律要嚴”要求的體現(xiàn)。新時代對教師提出了更高、更嚴格的要求。思政“大先生”不僅要嚴格遵守外在的法律規(guī)范、道德準則和紀律要求,還要以更高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要以對黨和國家、對人民、對時代、對學生高度負責的精神,以如履薄冰的謹慎態(tài)度精心準備和講授好每一堂課,讓每一堂課都能成為精品,增強學生學習的獲得感。這既是教師職業(yè)道德的要求,也是其思想境界的體現(xiàn)。
六要有身正為范的大品格。這是“人格要正”要求的體現(xiàn)。人們常把教師比喻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人類文明的傳承者。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思政課教師如何才能使學生親師信道呢?關鍵在于人格魅力。思政“大先生”必須有高尚的人格,為人師表,“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學生、贏得學生”。如果教師言行不一、表里不一、課上課下不一、網(wǎng)上網(wǎng)下不一,必然會失去學生的信賴,也不會被學生所熱愛、親近。
為什么要爭當思政“大先生”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教育事業(yè)蓬勃發(fā)展,教師數(shù)量和質量都有了歷史性突破,一批批“大先生”應運而生。這批“大先生”作為杰出教師的代表,在發(fā)展我國教育事業(yè)、追趕世界科研領先水平、培養(yǎng)一流優(yōu)秀人才、甘為人梯提攜后生等方面,都起到了領軍、示范、榜樣的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學是一門新興學科,在創(chuàng)建之初,就有一批老先生為之奔走呼吁、嘔心瀝血,從課程建設到學科建設,從本科到第二學士學位班的創(chuàng)建再到碩士博士學科點的成長成熟,無一不留下了他們的足跡和心血。這些老先生,有的已經作古,有的退休了還在關心思政課的建設、學科的發(fā)展和馬院的成長。他們可能沒有評上“帽子”、戴上獎章,沒有令人羨慕的亮麗光環(huán),但是他們無私奉獻、忘我工作、追求精品、甘為人梯、不圖名利的品格無不令人動容。他們就是我們思政戰(zhàn)線的“大先生”,是永遠值得我們學習的榜樣和尊敬的前輩。當我們?yōu)樗颊n擁有今天的地位、發(fā)揮著應有的作用而自豪的時候,當我們的青年學子取得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碩士、博士學位的時候,我們不能認為這是僅靠自己奮斗的結果,更不能心安理得地在大樹下“乘涼”“躺平”。跑好接力賽,完成老先生們未竟的事業(yè),爭當思政“大先生”,才是我們應不懈努力的方向。
從教育的國家戰(zhàn)略定位看,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迫切地需要優(yōu)秀人才。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事關黨和國家前途命運,根本目的是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是把青年一代培養(yǎng)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培養(yǎng)青年一代的志氣、骨氣、底氣,教師首先要有志氣、骨氣、底氣,爭當思政“大先生”是順應當前形勢和時代呼喚的正確選擇。
從學生成長的科學規(guī)律看,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jié)孕穗期”,最需要進行精心引導和栽培。一個人的青年時期是資源的積累期,他們身心顯著成長,情感逐漸豐富,對各種知識的渴求、對世界的探索、對情感互動的需求都處于高峰期,但是其思維的發(fā)展仍可能處于偏執(zhí)期。雖然我國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勢不斷向好,但是西方對我們接班人的爭奪從來沒有停止過。思想觀念上的精致利己主義,文化上的“娘炮”“自鄙視”,生活上的消費至上、享樂主義,事業(yè)上的“躺平”選擇等等,都會對青年的成長發(fā)展和價值選擇產生消極影響。對理想的憧憬和思想上的迷茫,構成青年自身成長過程中的主要矛盾,需要更多的思政“大先生”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健康成長成才。
從教師隊伍的職責使命看,思政課教師應當對學生進行憲法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民族團結教育、法制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文化教育、科學技術教育,以及組織帶領學生開展有益的社會活動,教導學生全面發(fā)展。新時代對教師的要求是全方位、高質量的,不僅在政治、思想、知識、能力方面對教師作出了規(guī)定,更是在視野、思維、創(chuàng)新、道德、人格方面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激勵更多教師爭當思政“大先生”。
黨和國家十分重視思政課建設,對教師的要求尤其是思政課教師的要求更高、更加具體。當前,在受表彰的時代楷模、全國模范教師、國家名師、人才培養(yǎng)項目中,都有了思政課教師的身影。這也為廣大教師爭當思政“大先生”樹立了標桿、增添了動力。
如何爭當思政“大先生”
習近平總書記不僅對中國青年提出了以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的殷切期望,也對新時代教師隊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在回信勉勵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代表時指出:“好老師要做到學為人師、行為世范。”“四有”好老師的標準和思政課教師“六要”的要求就是更高要求的具體化。人民教師無上光榮,思政“大先生”更是責任重大。青年教師要在建設教育強國的偉大事業(yè)中,把自己錘煉成為思政“大先生”。
第一,從當好普通老師入手。做老師就要執(zhí)著于教書育人,有熱愛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堅守。要從備好每一節(jié)課、寫好每一章教案、講清每一個重點難點、帶好每一個學生的細微之處入手,逐步積累,成為合格教師。第二,從對標“四有”“六要”著力。要逐步提高自己的立德樹人能力、教育教學水平,為成為思政“大先生”奠定堅實基礎。第三,用良好心態(tài)定位。爭當思政“大先生”的“爭”,不是爭名奪利,不是爭“帽子”、爭“牌子”、爭榮譽,而是在大胸懷、大格局、大學問、大視野、大境界、大品格上爭創(chuàng)先進,爭站高位,爭立德樹人的高質量。第四,以思政“大先生”的優(yōu)秀品質定標。胸懷“國之大者”是對“大先生”的生動概括,也是他們最重要的品質。例如交通大學彭康校長,他不僅是一位久經考驗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和大哲學家,更是新中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的開拓者和具有遠見卓識的教育家,是交通大學西遷豐碑的奠基人。彭康校長從國家建設大局出發(fā),義無反顧帶領廣大師生從繁華大上海遷到渭河之濱,扎根黃土地、奉獻赤子情,有力推動西部教育發(fā)展,為建設大西北培養(yǎng)了大量急需人才。他嚴于律己、寬以待人,深入基層、愛護學生,成為深受全校師生尊敬愛戴的良師益友。這樣的優(yōu)秀品質,在每個新中國培養(yǎng)的“大先生”身上熠熠生輝,鼓舞激勵著每一個后繼者。
“大先生”的鮮活事跡啟示我們要把師德師風建設擺在首要位置,引導廣大教師繼承發(fā)揚老一輩教育工作者“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精神,以赤誠之心、奉獻之心、仁愛之心投身教育事業(yè)。社會和學校要為教師創(chuàng)造爭當思政“大先生”的良好氛圍,為涌現(xiàn)更多心懷“國之大者”的思政“大先生”打好條件基礎。教師要努力提升自己多方位、全領域的綜合素質,為興賢育才爭當“大先生”。
【注:本文系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教育凝聚人心完善人格開發(fā)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工作目標研究”(項目批準號19JZD045)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盧黎歌,西安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向苗苗、李丹陽,西安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