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网页在线观看,开放性按摩在线观看,探花国产精品福利,三级特黄60分钟在线播放,一本久道久久综合中文字幕,五月婷婷激情网,久久精品国产精品国产精品污

網(wǎng)站首頁 | 網(wǎng)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讀書 > 正文

這本書今天讀起來仍不過時,向我們展示一套科技史與考古學相結合進行古代文明研究的方法

我在做研究生時就讀過夏鼐先生的著述,特別是他關于古代墓室壁畫星圖以及二十八宿的研究,當時對我的啟發(fā)很大,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了我從事關于中國古代星空的研究。這本書初版于1979年,當年即入選首屆全國科技史優(yōu)秀圖書,影響了一代科技史家。

《考古學和科技史》 夏鼐 著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中國古代科技史的研究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可以說是進入了一個高潮。當時我的老師一輩的科學史家們,正在籌劃和落實關于中國古代科學技術史的大部頭專著編研項目,包括《中國天文學史大系》《中國科技史大系》等,涉及天文學史、數(shù)學史、冶金史、陶瓷史、紡織史、度量衡史、農學史、醫(yī)學史等領域。他們在某種程度上是受英國學者李約瑟的激勵:既然外國學者能寫出鴻篇巨制的《中國科學技術史》(英文書名為 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即“中國的科學與文明”),那我們中國學者為什么不能寫出自己文明中的科技史呢?綜觀此后幾十年中的中國科技史研究成果,確實在很多方面超越了李約瑟的成果,其中突出的方面就是對科技史料的挖掘、整理和解釋,而這其中最為突出的就是新的考古遺物和遺跡的發(fā)現(xiàn)和研究。夏鼐先生在建立中國考古學與科技史的聯(lián)系方面,貢獻極為巨大。我們閱讀老一輩科技史家的著作,時時感到夏鼐先生著作的影響。

《考古學和科技史》初版收入了夏鼐先生的十篇論文。其中第一篇名為《考古學與科技史——最近我國有關科技史的考古新發(fā)現(xiàn)》,里邊涉及天文和歷法、數(shù)學和度量衡、地學、水利工程和交通工具、紡織、陶瓷和冶金、農業(yè)科學七個方面,其視野之開闊,方法之精到,論證之嚴密,向我們展示了科技在古代文明中存在的維度,證明了科學技術對人類的生產(chǎn)實踐和社會文化發(fā)展的巨大影響。

第二篇《沈括和考古學》,一方面介紹沈括在科技方面的貢獻,另一方面介紹沈括在考古學方面的貢獻,史料豐富,論證全面。特別是把沈括的從政經(jīng)歷和他的科技與考古研究活動結合起來考察,可以說是啟發(fā)了科技社會史的研究新思路。

緊接著是關于星圖的兩篇論文。其中《從宣化遼墓的星圖論二十八宿和黃道十二宮》不僅介紹當時發(fā)現(xiàn)的宣化遼墓壁畫中的一幅星圖,而且詳細探討了二十八宿及其起源問題,以及黃道十二宮傳入中國的歷史,為解讀宣化遼墓星圖提供了極為充實的天文學史背景。其中對二十八宿的起源問題探討,比較綜合諸家觀點,而且畫出了星圖,從二十八宿的天文特征推測其年代,對于今天研究二十八宿的起源問題,仍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另一篇是《洛陽西漢壁畫墓中的星象圖》,對1957年在河南洛陽一座西漢壁畫墓中發(fā)現(xiàn)的星象圖進行了介紹,對全部12幅星圖進行了詳細的解讀,并得出了重要的結論,認為這幅星象圖既不是以12個星座來表示十二次,更不是象征十二時辰,而更像是從《史記·天官書》所描述的“五宮”體系分別選取幾個星官以代表整個星空。夏鼐先生的這些論斷,今天看來,依然是立得住的。

后面六篇論文,一篇關于阿拉伯數(shù)字幻方,三篇關于古代絲綢和紡織,一篇關于冶金考古,最后一篇關于漢墓出土的蝕花石髓珠。這些論文通過介紹和分析考古發(fā)現(xiàn)的鐵板幻方、絲織品、金屬、玉石飾等實物遺存,展示了中國古代絲綢、冶金等技術的發(fā)展歷史以及中國與西方在“絲綢之路”上的文化交流和貿易往來的情況。其中豐富的內容和獨到的觀點,發(fā)人深思,讀者可以自己領會,這里就不贅述了。

夏鼐先生的這本《考古學和科技史》,雖然是40多年前出版的,但是今天讀起來仍不過時。它的重要性在于通過具體的案例研究,向我們展示了一套科技史與考古學相結合進行古代文明研究的方法。近年來,中國考古學迅猛發(fā)展,發(fā)掘了大量的遺址,出土了大量的實物,使得我們可以根據(jù)以實物為主的“物質文化”去探討中國古代的科技與文明?,F(xiàn)在科技考古的手段越來越多,越來越先進,冶金考古、陶瓷考古、植物考古、殘留物分析、同位素分析等,不一而足。而夏鼐先生是我國在考古研究中應用現(xiàn)代自然科學方法的重要開拓者。在他的領導下,考古所于1965年建成中國第一座碳-14斷代實驗室,對中國的科技考古研究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因此在我看來,是夏鼐先生為我們打開了最初的科技史與考古學交叉研究的新視野。

(作者為中國科學院大學人文學院院長、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理事長)

(原標題:超越李約瑟的中國科技史研究成果)

來源:北京日報 作者 孫小淳

[責任編輯:王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