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已無恙,英雄歸故鄉(xiāng)。
11月28日,第十一批43位在韓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遺骸回國。斗轉星移七十余載,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雖已散去,但祖國從未忘記、人民從未忘記,“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的嘹亮戰(zhàn)歌依舊震撼心靈,“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的雄壯口號仍然壯懷激昂。每一個為國捐軀的生命背后,都有不應被遺忘的英勇故事;每一個埋骨他鄉(xiāng)的忠魂之中,都燃燒著頑強不屈的民族精神。禮兵護送、戰(zhàn)機護航、“過水門”……今天,祖國以最高禮遇接英雄“回家”,讓我們致敬最閃亮的“精神坐標”。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抗美援朝戰(zhàn)爭是新中國成立初期,為抵御帝國主義侵略擴張而進行的正義之戰(zhàn),是守護家國安寧、彰顯民族偉力的國運之戰(zhàn)?;仡櫮嵌螎槑V歲月,面對武裝到牙齒的侵略者,無數(shù)志愿軍戰(zhàn)士不畏嚴寒、不懼犧牲,冒著槍林彈雨勇敢沖鋒、頂著狂轟濫炸堅守陣地,用血肉之軀、鋼鐵意志粉碎了強敵侵略擴張的霸權行徑、打擊了帝國主義恃強凌弱的囂張傲慢。難忘記,血戰(zhàn)上甘嶺,黃繼光沖向敵人地堡,用胸膛堵住機槍孔以掩護戰(zhàn)友奪取高地;難忘記,鏖戰(zhàn)長津湖,一百多名官兵忍饑受凍絕不退縮,生命最后時刻依然保持戰(zhàn)斗姿態(tài)……他們以堅定的信仰信念、熾烈的家國情懷,用“不后退一步”的血性膽氣、“人在陣地在”的英雄氣概,打出了國威軍威、換來了家國安寧。碧血千秋,英雄永不朽;山河無恙,吾輩當自強!
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英烈,不是一個個名字,也不是一串串數(shù)字,而是我們團結奮進的精神支柱、攻堅克難的力量源泉。從2014年至2023年,我國已經(jīng)連續(xù)10年迎接十批共938位在韓志愿軍烈士遺骸歸國安葬。忠魂歸故里,既是對英烈的崇高致敬和深切告慰,也是進一步弘揚民族精神、激發(fā)前行動力的有效途徑。英烈的功勛永垂不朽,英烈的精神代代相傳。今日之神州大地,“只要祖國需要,我當然愿意”,這是中國第一任核潛艇總設計師彭士祿面對組織需要時的堅定回答;“家是玉麥,國是中國”,這是西藏牧民桑杰曲巴父女兩代矢志踐行的堅定信念;“清澈的愛、只為中國”,這是戍邊烈士陳祥榕生前的戰(zhàn)斗口號與深情告白……億萬中華兒女銘記、傳承、行動,正以必勝心態(tài)、拼搏狀態(tài)繼續(xù)把無數(shù)先烈開創(chuàng)的偉大事業(yè)推向前進。
崇尚英雄才會產(chǎn)生英雄,爭做英雄才能英雄輩出。今天,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我們遠離了戰(zhàn)爭的槍林彈雨、沐浴著時代的杏花春雨,但必須清醒認識到,和平并非沒有代價,幸福從來得之不易。面對前進道路上的“婁山關”“硬骨頭”,廣大黨員干部要堅定必勝信念,銘記英烈事跡、傳承紅色基因,在追憶中厚植家國情懷、緬懷中汲取奮進力量、傳承中踐行使命擔當,接到任務“我先干”、碰到矛盾“我先上”,做到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危難關頭豁得出來;要發(fā)揚斗爭精神,敢于斗爭、善于斗爭,辛苦不言苦、有難不畏難,主動到鄉(xiāng)村全面振興、基層治理等急難險重崗位增長知識、增強本領,把“說了”變成“做了”、“呼聲”變成“掌聲”,凝心聚力推動改革行穩(wěn)致遠。
走過昨天,新中國滄桑巨變、換了人間;走在今天,新時代日新月異、生機勃發(fā);走向明天,新征程任重道遠、前途光明。今天,向人民志愿軍忠烈致敬!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新的趕考路上,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以國家富強為念、人民幸福為盼,抓住一切有利時機、利用一切有利條件,一錘接著一錘敲、一茬接著一茬干,以更加積極主動的奮進姿態(tài)共創(chuàng)過硬業(yè)績、共襄強國盛舉、共赴美好未來。(作者:顏琨 劉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