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節(jié)一大早,喜洲鎮(zhèn)沙村“蒼洱幸福小院”里就煮起了臘八粥,熱氣騰騰、甜香彌漫,一方小院里,老人們共享臘八粥、共話平安年,溫馨的場面是大理市委溫情守護“一老一小”的一個生動縮影。“近年來,市委積極探索符合大理實際的‘一老一小’服務新模式,實現(xiàn)了廣大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廣大兒童就近就便享受幼教托育。”大理市委常委、市委組織部部長、市直機關黨工委書記尹智說道。
大理市太邑鄉(xiāng)者摩村“蒼洱幸福小院”開展免費理發(fā)活動。
2024年以來,大理市按照“黨建引領、政府主導、村居主辦、群眾參與”的思路,以“蒼洱幸福小院(社區(qū))、食堂(助餐點)”為著力點,在探索“一老一小”服務新模式中建陣地、優(yōu)服務、抓機制,推動形成“老幼獲得感明顯提升”的環(huán)洱海幸福圈。
大理市銀橋鎮(zhèn)鶴陽村在“蒼洱幸福小院”開展文藝活動。
建好小陣地,撬動大幸福。打造老幼“家門口的幸福”,由黨組織牽頭、鄉(xiāng)鎮(zhèn)(街道)和民政部門落實,通過整合居家養(yǎng)老服務中心、客事辦理場所、老年協(xié)會等資源,以有一個活動場所、一批活動設施、一份服務清單等“七有”為標準,建成“蒼洱幸福小院(社區(qū))”152個、“蒼洱幸福食堂(助餐點)”17個,服務老年人和兒童就餐3萬余人次。“感謝黨委政府對我們老年人的關心關愛,‘蒼洱幸福小院’的建成,讓我們多了一個休閑娛樂的好地方,真是又方便又舒適。”銀橋鎮(zhèn)鶴陽村居民說。
大理市大理鎮(zhèn)銀蒼社區(qū)開展“蒼洱黨旗紅·暖心服務行”活動。
開展小服務,收獲大滿意。以“蒼洱幸福小院(社區(qū))”為圓點,采取“1+N+1”模式,由鄉(xiāng)鎮(zhèn)(街道)發(fā)起,黨組織統(tǒng)籌,整合市級部門資源和活動,到1個或N個“蒼洱幸福小院(社區(qū))”開展健康知識講座、手工制作等特色主題服務活動400余場次。2024年春節(jié)之際,大理市以“蒼洱黨旗紅·暖心服務行”為主題,依托“蒼洱幸福小院(社區(qū))”,實施一輪暖心走訪、召開一場暖心座談、發(fā)放一批暖心福袋、組織一場暖心協(xié)商、開展一輪暖心活動,為孤寡老人、留守兒童、殘疾人和困難群眾送上了黨組織的關心關愛,為“兩新”群體、一線工作人員和各領域崗位代表帶去新春問候。全年累計組織開展健康義診、愛心理發(fā)、理論宣傳、免費攝影、幸福助餐等活動680場次,惠及“一老一小”3.5萬人次。
大理市下關街道興盛“蒼洱幸福社區(qū)”開展幸福助餐。
推行小機制,實現(xiàn)大管護。聚焦長期服務、功能更優(yōu),制定“蒼洱幸福小院(社區(qū))”管理八條措施、“蒼洱幸福食堂(助餐點)”運營管理七條措施。探索建立“135”工作機制:采取上級幫、社會籌、集體出、企業(yè)助、個人捐等方式,形成1個長效保障機制;壓實職能部門主管、鄉(xiāng)村兩級共管、集體協(xié)會自管3項責任,形成掛包聯(lián)動服務合力;拓展政策宣講、睦鄰溝通、敬老育幼、多元解紛、活動舉辦5項重點功能,將“蒼洱幸福小院(社區(qū))、食堂(助餐點)”打造成了綜合性服務陣地。建立優(yōu)勝劣汰考評機制,探索以ABC三類動態(tài)管理“蒼洱幸福小院(社區(qū))、食堂(助餐點)”,確保了“小院(社區(qū))、食堂(助餐點)”運行規(guī)范、管護有力。(中共大理市委組織部 寶明澤 張慶文)
